第一百三十二章滿刺加(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桓之所以詢問韓誠是否出自太學,是因為它說的那些名詞,顯然不是儒家學者能夠說出來的。
不論是倉至倉條款、勞合社組織還是代位求償原則,都明顯帶著太學院濃厚的專業性特點,屬於經世新學的範疇。
韓誠立即回道:“官家明鑑,臣的確是曾經就學於太學工商學院。”
趙桓點頭,說道:“詳細說說你提的這幾個名詞。”
韓誠起身,說道:“太複雜的事情有學者從事這方面研究,臣就簡而言之,這三項都是海上保險的關鍵核心。”
韓誠看向眼前這些船長,說道:“據我所知,你們船隻出海都是要在各個港口的勞合社買辦保險的。”
船長們都紛紛點頭,說道:“一船的貨物大概有幾十萬貫錢,一旦損失了,不論是僱主、船長還是鏢局都賠付不起。甚至一個一方鉅富也會因此而破產。”
韓誠點頭,說道:“但你們可能也不清楚,在各個港口朝廷向你們提供保險的也並非一位商人,而是無數商人的合集。你們的每份保單都分給了上千名商人、數百家銀行進行均分。”
這一點很好理解,如果有人獨佔這份保險,一旦出現折損,哪怕是韓穗這種超級鉅富也會傷筋動骨。一位富甲一方,身價數十萬貫的商人會因此而直接破產。
趙桓問道:“這個有什麼問題嗎?”
韓誠點頭,說道:“根據這個保險原則,其實可以限定藩國商船上貨物的出售價格。以乳香為例,可以限制某些航線上的藩國商船其售價一貫錢。超過一貫錢的部分,不予保險承認。”
“這樣為了出售貨物,這些航線上的運費就會更貴。或者乾脆無保險狀態強行出海。”
海洋貿易是個非常龐大的體系,尤其當體系架構起來,所有人都會在這個體系內受益。
哪怕是藩國的商人也不例外,他們能更穩妥的賺錢,不會強行冒極大風險。
如果以無保險狀態強行出海,他們頂著貢船的名號,一旦被抽查發現沒有保單,也沒有上貢的文書。
從官方和民間兩個方面都無法證實它的身份,那這支船隊損失的財富就太恐怖了。
數百萬貫的物資、金錢都全部被收繳,是任何商人都無法承受的慘痛代價。
當然具體的操作肯定要比這個更復雜,但這套精密、複雜的保險制度,的確是航海貿易的核心,也是帝國統治的最精華財產。
這是中原精幹官員眼界終於超越了封建小農那一套思想的標識。
從古典的傳統社會迅速向近代化工業和航海邁進的象徵。
趙桓看向韓誠,說道:“你的這套想法不錯,關於朝貢貿易這塊,朕就交給你負責了。”
“順便朕打算在南洋設定舊港宣撫使,統領舊港宣撫司。”
宣撫使司是是大宋核心州郡的政務部門,在南洋設定舊港宣撫司,意味著大宋將把這裡納入直接統治當中。
官員倒不急於確定,現在的首要問題是,劃定舊港宣撫司的疆域。
趙桓也沒有那麼大的野心,不會把整個南洋全部划進大宋的直屬疆域當中。
還是那個老問題,把任何疆土劃到大宋境內,都有高昂的行政開支。
不論是郵遞建設還是學校推廣、基建改進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大宋百姓納的稅,如果都砸到了萬里外疆域的養老、教育、醫療上,顯然漢地這些省份的官員、百姓都會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