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是有意要將腐儒打包送到羅斯地區的。

甚至為此不惜犧牲一位大宋的太子!

太子啊,這可是大宋的國本,是普天之下,除了趙桓地位最尊貴的人。

可以說,為了防止腐儒們復辟,趙桓以及整個大宋,都付出了極為昂貴的代價。

趙桓倒不是對儒家有多大意見,相反,趙桓堅定的認為,儒家陶冶精神,道德導向等方面都十分先進。

中原能夠屹立於東方,維持大一統帝國的特殊地位,儒家都是功勳彪炳。

可以說,沒有儒家,就沒有諸夏這傲視群雄五千年的孤高氣傲。

哪怕是在工業社會之後,最適合發展工業的,也是泛儒家文化圈裡這些文明。

因為儒家的道德導向,整個社會穩定而團結。百姓勤勞而善良。

這一切儒家都功不可沒。

諸夏如果是一杯水,那麼儒家就構成了這杯水的三分之二。是諸夏身體裡流的血,是所有人精神的底層構造。

可這並不意味著儒家就沒有缺點。

腐儒們兩千年以降,孜孜不倦的研究著一本《論語》,對諸夏開放進取精神的壓迫,可以說是比孫悟空頭上的那個緊箍咒還要惡劣的存在。

這一點,這些腐儒們就像清教徒中的狂信者,一切只相信《古聖經》。《古聖經》裡有的,其他書籍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古聖經》裡沒有的,那都是錯的。

尋常人怎麼看待愚昧、狂熱的清教徒,怎麼看待《古聖經》對其影響。

趙桓就是怎麼看待腐儒的。

研究《論語》沒有問題,但一研究就是兩千年,就是千古罪人!

所以趙桓必須要把這些腐儒全部打包扔出去,然後在中原留下那些開拓進取,相容幷蓄的新生代儒家學者。

但一下子帶過去四千戶儒家學者,這個秦王國還能建的起來嗎?

兩千士兵當牛做馬,供應著這四千大爺?

張浚立即解釋道:“官家誤會了,這些腐儒,平時都是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哪有那麼大的毅力跟隨秦王跨越萬里,前往統治羅斯。”

“跟隨秦王前去羅斯的儒家學者大概有一千餘人。剩下的都是秦王招募的農學學者、工程學者、地理學者、技術工匠、武器工匠、熟練工人等。”

“皇后賜給了秦王兩億貫錢,秦王豪擲千金,網羅了大量能工巧匠與資深學者。”

聞言,趙桓欣慰的大笑,說道:“善!善!善!朕這個皇子,臨到頭了,終於是皤然醒悟!”

“果然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把一個國家交到了他的肩頭,讓他去篳路藍縷,他終於是認清了這個現實。真正要治理一個國家,那些腐儒根本靠不上,還是要靠這些學識豐富的學者,這些技藝精湛的工人。”

這個真是一個諷刺的事實。

被儒家洗腦最成功的一位皇子,馬上就要啟程前往冰天雪地了,最終也認為,要去發展藩國,不能靠這些只會座談的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