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組織起第二次東征的訊息從波斯都護府傳到東京只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這個速度在當世絕對算得上是驚人的神速了。在波斯都護府剛設立的時候,大宋還沒有這個效率,要足足半年才能傳回信件。

而現如今,相較而言,可能在羅馬教廷西面的西班牙人還沒得到十字軍東征的訊息,兩萬裡外的東京皇帝先得到了這個軍事情報。

而之所以有如此神速,完全依賴於大宋無與倫比的郵驛體系。

大宋的馬政此前雖然極爛,但郵政卻是極強的,跟大明末年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哪怕在靖康之難,國家風雨飄搖,首都被敵軍圍困的最艱苦時刻,郵政體系都沒有崩潰,中央朝廷的命令可以迅速跨過數千裡,徵召身處長沙的李綱復相。

而依靠這這強大無比的郵政體系,大宋強大的國力只用幾年的時間就對波斯沿途完成了整合,鋪設上了萬里的郵驛網路。

按照中原馳道的標準,在官路上每三十里就要設定一座驛站,供信使換馬休整。

從長安一路鋪到聖城耶路撒冷,這兩萬里路只需要六百六十六座驛站。

六百六十六座驛站,每座驛站配馬六十五匹,驛卒二十三人。

總共也就四萬三千匹馬,驛卒一萬五千人

驛卒這個職業,諸夏人肯定都不陌生,推翻大明的闖王李自成,造反之前,在大明從事的就是這個行當。

大明聖君崇禎皇帝,一揮手取締了西北驛卒四萬人。下了崗的李自成就只能參加轟轟烈烈的造反大業。

中原王朝能牢固掌握地方州縣,形成大一統的中央王朝,僅郵驛這一項,就是西方完全不敢想象的天文開支。

大宋無與倫比的財力支援下,帝國中央對波斯地區的掌控能力大幅增強。

而什麼是核心掌控力?

核心掌控力就是波斯的郵驛體系,都堪比中原的郵驛完善程度。

帝國要想把征服地區轉化為核心領地,首先就要衡量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地的稅收總額、軍事價值相加,能不能高過這龐大的行政開支。

畢竟行政開支,可遠遠不止設定一名知府,派遣幾位稅吏。

郵政體系、教育體系、養老體系、醫療體系等等,這一切都要與中原看齊。而這一切,都要歸屬於行政開支當中。

可以說,沒有錢,就算藩國請求內附,中原都沒能力整合接收。

而這一切,都還是最基本的。

在垂拱殿內,宰相、樞相到齊後,樞密院守闕書令史把地圖掛了起來,趙桓立即看向地圖上那如珍珠般排列開來的驛城。

驛城,也就是修建有城牆的驛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朕即大宋】 【】

以隴西的豐原驛為例,這座驛站是用磚石修的城牆,全城周長四里,城牆高達三丈,底寬兩到三丈,上寬一丈有餘,設東西兩門,城門上方築兩層越樓。

這可絕對不是《滿城盡帶黃金甲》裡面,太醫出京時居住的小驛站,被黑衣人輕易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