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東瀛都督和南洋都督(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桓覺得大宋的這個都督,倒是有點類似於西方的殖民地總督。
位卑權重,掌握當地的行政、司法、稅收等權力。
當然世襲,他們就不要妄想了。
在中原文化中,世襲早就被碾的稀碎。就連宰相、知府都不能世襲,更何況他們一群殖民地都督。
張浚說道:“臣建議,此次出使東瀛的使者在出使後,直接轉任東瀛都督,組建東瀛都督府。”
“其一負責司法審判。即便是在東瀛土地上,這些商人互相之間也要遵循《宋刑統》,絕不能讓他們無法無天的擊殺大宋子民。”
這一點,所有大臣都認可的點頭。
他們在殖民地怎麼掠奪,怎麼進行原始積累,這個朝廷不管。
但要是連大宋子民都敢殘殺,為了利益屠殺另一個商隊,劫掠中原的商船。
那就是犯了死罪了。
今天他們敢殺商人,明天是不是就敢劫掠中原?後天是不是就敢揭竿而起,造反叛亂?
“其二負責行政監察。朝廷可以允許他們建立城市,經商貿易。但絕對不允許他們在當地建設完整的工業體系。”
“例如高爐鍊鋼技術,蒸汽動力工坊,瓷器窯子,錦緞紡織工坊,火炮冶煉廠以及流水線機械廠房等。這些新思潮下的先進工坊,任何人膽敢在海外設立。一經發現,立斬不赦。”
其他人還沒有說話,趙桓率先撫掌,說道:“卿所言甚善,作為右相,卿這提議,朕十分欣慰。”
“自古以來,中原便有關防,精金良鐵,有片鐵流入關外,即論罪刑罰。”
“如今我朝工業發達,對區區一些刀劍、弓矢並不在意了,甚至火槍都允許其流出。”
“但絕不意味著,我朝放棄關防,放任自流。”
“恰恰相反,右相所提的這些,才是我朝如今最重要的文明精華。朕認為,立斬不赦有些單調了。”
“都督府設立後,第一件事就是設立一個清單,鼓勵百姓檢舉。一旦成功舉報商人在海外設有這些高階工坊,予以其被檢舉者財產之半。”
“讓朝廷與個人共分其利。”
這些工坊相比於古代的精金良鐵,最大的好處就是容易檢舉。
每個工坊都有大量的工人,而且只要設立就持續存在,且目標巨大。
基本上一檢舉一個準。
朝廷只要捨得重金,重賞之下一定有勇夫來檢舉。
這樣朝廷與檢舉者共得其利。
檢舉者獲得了財富,朝廷防止了工業體系外流。
殖民地可以發展經濟,可以有巨量的財富,但他絕不能有發達完善的工業體系。
強幹弱枝的道理,自古皆然。
尤其在東瀛列島上,這要是把工業體系傳了過去,簡直是一場災難。
當下的兩個重點東瀛都督府和南洋都督府,都是如今的泛儒家文化圈。
先從這兩處設立都督府,管理上會比較容易,至少沒有太大的文化衝突,而且有利於在當地集中傳播王化。
趙桓說道:“就按右相提議的執行吧。具體章程,政事堂出個札子。今天先把兩位都督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