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東瀛都督和南洋都督(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完商人的事情,張浚十分嚴肅的向趙桓提議道:“官家,如今的這些豪商在海外發展十分迅速。”
“像兩浙商人在東瀛列島上佔據大量山城、海港城市以及島嶼,掌握整個東瀛列島的對外貿易航線。”
“他們招募武士,設立軍港,囤積物資,一如割據政權。”
“如果水師不管理,他們簡直就是劃地為王。”
“可如果水師對其管理,又名不正言不順。武人干政,自古以來皆是亂世之兆。”
這一點吳麟恨不得當隱形人,惟恐被這些朝廷大佬們攻訐。
水師掌握了太多的權力,可以說在海外,商人們可以不知道當今宰相是誰。
但絕對不會不認識水師的吳家大旗。
他吳麟倒沒有狂妄到自認為可以挑釁天子的權威。
可這種事,最怕的就是天子猜忌。
只要天子又一絲這方面的念頭,他吳麟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這方面,就連大宋軍方最高機構樞密院也保持了沉默。
大宋軍神岳飛一向的理念是軍人不應該干預政務,軍隊的天職就是服從。王師必須無條件執行天子的意志。
所以在張浚提議後,所有人都一片沉默。
在中原的制度下,的確不能讓軍隊去管理這麼大區域內的行政和稅收。
趙桓問道:“卿有什麼建議?”
張浚立即說道:“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在東瀛和南洋兩處設立都督府。”
“由東瀛都督管理這東瀛列島上商人們佔據的一大片城市、海島和商稅、貿易。”
“都督府。”趙桓沉吟,不是都護府,這說明這裡並不是中原直轄的領地。
關於都督府最直接的定義是:“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於令式。”
也就是基本上類似於早期的刺史,有監察權,但沒有軍事權。連戶籍都不統計,只收取貢賦。
這就意味著,大宋不會給這些都督配置軍隊,能節省大量的開支。
但也不要因此而輕視他們。
他們畢竟代表著朝廷在當地的意志,負責協調、監督這些殖民地商人。
都是大宋的勢力,有矛盾肯定要找官府協商解決,不能直接動刀兵大規模的自相殘殺。
這種事,不說輸贏有多大的損失。
一旦傳出去,讓官府、海軍知道了,兩個商人出動幾十艘武裝商船,數千軍隊在海上或者在藩國境內大規模的激戰。
他們會留下什麼名聲就不用多說了。幾乎與叛逆無異。
這簡直是觸碰國家底線。
海軍一定會把雙方的頭都給擰下來。
而且作為官府機構,一定會對當地進行徵稅,類似於市舶司。
殖民地的經濟收益不可能一直粗狂而無所監督。
國家給商人們帶來了這麼豐厚的便利,讓他們在殖民地賺的盆滿缽滿,自然要徵收一定的財富,以回饋中原,供養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