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有服裝之美謂之華(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鑄幣權問題,趙桓非常關切,問道:“東瀛列島看起來很大,但其實它是個很封閉狹隘的空間。只要我朝能嚴密掌握海上航路。東瀛島甚至不如一座孤城,掌握他們的鑄幣權並不難。商人們在島上都有哪些影響?”
東瀛島真的很大,大到這片土地能養活幾千萬人口。
但它又真的很小,它要前往任何地方都要走很長的海路。
洋流就那麼幾條,航路是固定的。
大宋水師與商船隻要在海上巡弋,就能像篩子一樣,把東瀛的船一次次篩出來。
商船很大,基本上損失一艘,對東瀛倭人就是不肯承受之重。
一批批的損失下去,東瀛很快就會成為一片被封鎖的區域。
這是它地理形勢天生自帶的致命缺陷,只要他水師打不贏,他就註定無法突破桎梏。
被封閉在這種環境中,它的貨幣就很容易被其他貨幣收割。
因為無法自由貿易的話,任何通商口岸對它都是傾銷,等於它是在用一家的財富對抗整個世界。
吳麟向所有人介紹道:“在商人們掌握的沿海城市裡,據臣所知,大部分的交易都只認帝鈔了。”
“在這些城市中,若是沒有帝鈔,可謂寸步難行。百姓想買東西也買不到。因為倭人的貨幣在當地幾乎沒有價值。商人、船隊、百姓都不認可。商人們在當地甚至沒有設定銀行進行貨幣兌換。”
“由於香料、瓷器、絹錦等高階物品只能用帝鈔買賣,使帝鈔在內地也非常流通。這一點在城市內尤為明顯。”
“比如他們的平安京,幾乎就是一座由中原風物構成的城市,從建築風格,到文字習俗,到貨幣貿易,都與中原無二。甚至連城市的名字都與中原一樣,叫作洛陽。”
“洛陽?”趙桓訝異的問道:“他們不是叫平安京嗎?”
吳麟介紹道:“平安京是個總稱。事實上平安京很大,建築風格與前唐類似,城市方正,街道縱橫,對稱相交,形如棋盤。”
“這方正的城市被分成東西兩個部份,東側為左京被稱為洛陽,西側為右京被稱為長安。”
“雖然是依據當時的風水術選址,但右京長安的風水並不好,地處沼澤,從建設伊始就遭遇各種不順,還未建設成功就荒廢了。”
“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陽。於是,倭人自其建成就一直稱之為洛陽。上洛即領兵進入洛陽之意。”
“臣見過許多曾經在平安京經商的商人,都說其風俗人情,面貌環境,皆如同我朝洛陽。若是畫一幅風景畫,很難辨別究竟是哪個洛陽。”
趙桓說道:“那豈不是隻有服飾之差了?”
中原服飾變化還是挺大的,主要是大宋的美學發展太快。本身就是中原文化審美的巔峰,又適逢當下盛世,服飾之美,讓四方都為之傾慕。
但倭人的美學就相對發展的慢了點,所以平安京時代的服飾還與中原有挺大區別的。
右相張浚開口,說道:“當下這種情況也挺好,有服飾之美謂之華。大宋的一名商人走在東京就能吸引無數人傾慕的眼光,才能使他們更清楚知道何為泱泱中華。這有利於他們一切都推崇中原,用我大宋貨幣、制度、體系與文字。”
趙桓點了點頭,這一切看起來似乎能使倭人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