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有服裝之美謂之華(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實際上並非如此,他們會立即明白什麼叫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大宋的這套制度並不適合於其他國家原封不動的照搬過去。
就像後世的民主總是在大部分國家水土不服。
直接用大宋貨幣的缺陷就不說了,這等於在被大宋用鑄幣權無情收割。
而像大宋一樣,直接重視工商,開關貿易,那是在直接摧殘本國的經濟體系。
大宋有強大的工業能力以及無與倫比的規模體系,小國不設關防的跟大宋貿易,其國內商品拿什麼公平競爭?
競爭力在哪裡?
趙桓對吳麟問道:“所以卿認為對平安京影響最大的商人是哪個?”
“是浙東路富商吳繆,他在伊勢地區直接掌握有三座山城,並在平安京內有一大片產業,就連神宮都有好幾處是他的名下。”
“他透過貿易順差,在平安京買下了好幾條街道,產業從衣食住行,到香料書籍,甚至武備都有涉及。”
“據臣所知,他在當地至少招募了數百名武士,還有數百名中原好漢,武裝力量多達上千人。”
“最著名的一次戰鬥是,在平安京內,源氏武士覬覦其產業,兩方混戰,直到他們打敗了源氏武士,關白的軍隊才出現。”
“也有謠言說,關白的軍隊與他們聯手擊退了源氏武士。”
“但無論如何,他們與關白藤原忠通關係絕對密切。”
“有商人向臣舉報,他在東瀛島上仿造火槍,出售給平安京的公卿。如果一旦落實,臣會考慮將其繩之以法,抓回國內,明正典刑。”
趙桓擺了擺手,說道:“沒必要。火槍不是什麼高技術武器,看一眼基本就能仿造。以東瀛的鍛造技術,一直用低溫鍊鋼法,他們造不出合格的火槍,最多造一批鐵炮。”
鐵炮後世人都不陌生,就是日本的火槍。
但眾所周知,東瀛列島上資源貧瘠,像大宋這樣豪華奢侈的用銅鑄造火炮、火槍是他們絕對不敢想象的。
如果用鐵鍛造火槍,他們在高溫鍛造方面實在是沒什麼經驗,也沒有什麼技術儲備。
這種情況下鍛造出來的鐵炮,穩定性太感人了。
所以歷史上戰國時代,大名們都紛紛向西蠻商人購買鐵炮。
而且當前火槍威力的一半體現在火藥質量上,這個工藝不過關,他們鑄造鐵炮威脅性並不大。
所以趙桓說道:“吳繆在當地這幾乎是一名小型大名了,掌握一千多武士,影響力十分可觀。朕相信,把他抓回來對海軍而言輕而易舉,他也不至於瘋狂到膽敢挑釁海軍。就給他個機會盡忠王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