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更換計相(第2/2頁)
章節報錯
忠誠和能力,對皇帝而言,究竟什麼重要?
可以確定無誤的說,對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員而言,忠誠遠遠大於能力。
李綱當年的落相,歸根於識人不明,但作為宰相,他的基本原則是沒有什麼過錯的。
楊時繼續說道:“李綱能力卓著,盡忠王室,一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能力上統領三司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更重要的是李綱為人忠烈肅穆,執掌三司比臣更合適,其能肅有司清正廉明之風,這對三司至關重要。”
見楊時如此力推,趙桓也就順水推舟地同意下來,說道:“那就讓李綱接替卿擔任計相吧。”
對於李綱地能力,趙桓是信任的。
就是他強勢的作風,很容易得罪皇帝,得罪同僚。
讓他全權處理政務,他容易過於霸道,綱常獨斷。
把他從政務中調出來,管理財務,倒是能發揮他的能力同時減少他性格的影響。
楊時這個推薦,倒也頗為合適。
這件事在會前一提,短暫商議了片刻便簡單的定了下來,沒有太大波瀾。
等韓穗一路疾行來到行宮,趙桓召集他們的會議正式開始。
所有人入座後,趙桓說道:“今日召集諸位,是想諸位集思廣益,跟朕談談我朝的大勢。”
這個話題一提起來,所有人都是詫異了片刻。
大勢?
聖朝如今盛世昌隆,軍威無雙,有氣吞八荒,橫掃六合之勢。
看起來,一切都欣欣向榮。
官家這時候提的大勢是指哪方面?
右相張浚問道:“老子言,勢者,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凡萬物皆有勢,不知官家欲談何方面?”
趙桓說道:“不用如此正式,朕召集卿等也不是談國務。朕是想問一下諸位,我朝民間的工商之勢如何?”
“換言之,國家可有開歷史倒車的可能性?在舉國範圍內,重現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的可能?”
這一點,是歷史上已經上演過的一幕。
大明皇帝朱元璋以農民之身建國,所以格外強調封建統治與穩固發展。
一個祖宗法度,把大明幾百年都鎖死在一個農業帝國中,使中原的開拓進取,文明創新精神直接遭遇重創,迅速落伍於世界。著實可惜。
趙桓希望的是形成一種大勢,一切的事情,不用趙桓去推動,工商業就會蓬勃發展,商人就會主動去開拓夷州等新打下來的土地。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