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廷議並不是為這場席捲整個大宋的輿論風波而特意召開的。

只是朝廷例行的財政審計會議。

往年會議都在二月召開,但由於商稅、關稅、房產稅、財產稅等專業稅種的加入,僅十二月一個月,各寺監根本無法完成稅收統計,所以向後延遲了一個月。

僅徵稅就要持續近兩個月,由此也可見大宋經濟之繁華。

各地稅收詳細送到東京,並由三司匯總,十幾個寺監,數以百計的官員日夜忙碌,終於趕在三月末之前將資料整體完成。順利召開這場財政審計會議。

等趙桓走進文德殿時,大殿內已經濟濟一堂,正襟危坐了幾十名大臣。

所有人都恭敬地行禮:“臣等拜見官家,聖躬萬福。”

容不得他們抱有一絲不尊重地想法。

當今天子收復燕雲,覆滅強敵,一統六合,其威望之盛,完全不弱於秦皇漢武。

除威望之外,權柄之盛更是歷代所未有。這場席捲大宋地浩浩蕩蕩輿論之爭,本質就是統治階層的替換。

其形勢完全堪比軍事貴族取代世家門閥,地主士人取代軍事貴族。

因為手握可以替代地方案,選擇士人、學子中哪個階層幫助皇權治理國家全由天子決定,所以沒有任何勢力敢挑釁天子權威。

士大夫們地權力、氣焰、勢力都萎靡到了一個歷史最低地節點。

趙桓在所有大臣躬身行禮中,從容走到自己的龍椅上,坐穩之後才不徐不緩的揮了揮手,說道:“免禮,都坐吧。”

因為皇權熾烈無比的權威,其實趙桓對大臣們的待遇反而更好。

趙桓的威望越盛,越不需要像太上皇在位時那樣講究綱常等級,強調君臣之禮。

所以大臣們基本上不需要再向趙桓跪拜行禮,更不需要一大把年紀還給趙桓表演一段舞蹈。

像廷議,所有人更是坐而論事。

這使得大宋高層一直有種感覺,大宋正在恢復先王列國時期的恢宏氣象。

這種氣象主要是胸襟、氣度、豪邁、自信等精神面貌。

國家形勢極像《詩經》頌揚的諸夏先賢在商周、春秋時的開疆拓土,擴大版圖。

中原浩蕩,武功赫赫,社稷興隆,宗廟輝煌。

《魯頌·閟宮》再次成為流行於中原的宏大禮樂。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公徒三萬,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戰車千乘,大軍三萬,強弓列矛,甲冑光耀,懲戒夷狄,無人敢擋我王師兵鋒!

有這種恢宏實力作國家後盾,趙桓根本對士大夫們的喧囂無動於衷。

廷議開始,趙桓沒有一點額外話題,完全按照流程推進,對三司使楊時說道:“計相先介紹一下財政情況吧。”

楊時站了出來,向所有人說道:“在介紹財政之前,請容老夫先介紹一下三司的改革。”

“以往三司分戶部、鹽鐵、度支三司,但隨著新政改革,戶籍相關的事宜都已經交給了戶部,國家同時取消了鹽鐵專利。所以三司進行了一次重組。”

“如今三司分別是稅賦、公寺、度支三部。”

“其中稅賦管理國家徵稅、統計資產、核驗田藉、調節稅率、設立邊關海關、統籌市舶司、監督市場等諸多內容。”

“公寺則是由官府直接設定各寺、監進行商業經營。例如軍器三監、官田租賃、國營牧場、官營作坊、官營寺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