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原。

簡單的四個字卻包含了一個國家從精神面貌,到社會風氣,到國家制度,到民風民俗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茲事體大,趙桓也格外關注,等著張叔夜詳細分析。

張叔夜說道:“我朝如今之強盛,如日中天。不論金國、西夏都在近年以來,紛紛學習我朝方方面面典制。”

“西夏尤甚。從西夏立國,便抄襲我朝國家制度。如今更是將我朝典制、文化甚至政令都原封不動的照搬過去。往往我朝下發一份維新政令,不用半月,西夏便會跟進。”

“這使得西夏國力正迅速恢復。計畝徵銀下,西夏幅員數千裡的疆域,使其國家公倉迅速充實。”

“而獎勵發明,則使其守城器械突飛猛進。”

“以當前情況而言,西夏戰場上打不贏金軍,但守城絕對是固若金湯。其各處城池都堆滿糧食,城牆上鋪滿了床弩、砲座。”

“金軍向來不善攻城,如果直接撞到西夏人部署的銅牆鐵壁上,恐怕必然損失慘重。”

趙桓瞬間瞭然。

文明具有擴散性,這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隨著自己的到來,並大力推行改革,使大宋再次輝煌鼎盛。很快就成為了沒有爭議的文明燈塔。

西夏、金國這兩個距離大宋最近的國家,必然會學習大宋的制度、文化。

打不過,那就加入。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但這還只是軍事角度而言的。西夏整體雄厚的國力,以及穩定的內部秩序,能在戰略上提供極大的優勢。樞密院以為只要西夏能夠在某一條戰線穩住防禦,金軍將立即陷入下風,甚至可能慘敗而歸。”

難怪金軍有那麼大的軍事優勢,樞密院還是認為這一戰會有變數。

這委實是金軍一向的傳統了,依靠軍事強大,物理手段克服一切困難,以彌補他們戰略、大局方面的不足。

只是趙桓奇怪的問道:“既然金軍在這一戰面臨如此困窘的局面,為何還要堅持出兵?”

張叔夜立即回道:“給女真人出兵底氣的也正是學習我朝。”

“從三太子宗輔率領的東路軍全軍覆沒於神武右軍手下後。女真人就開始效仿我朝軍事體制。”

“舉國上下放棄猛安謀剋制度,改為推行徵兵法案。這使得女真人的軍力優勢瞬間膨脹數倍。”

“在金國境內,凡男子十八歲至二十三歲,都要投戎報國。不再因循猛安謀剋制度的三一徵丁,而是普遍入軍。金軍人數驟翻不止三倍。尤其契丹、渤海、漢人都普遍從軍,使其軍力鼎盛無比。生女真、熟女真的青壯都進入軍隊,則使其精銳愈發驍勇善戰。”

趙桓驚歎道:“女真這麼做,哪來的後勤補給?把青壯都拉入軍中,他們怎麼發展生產,維持糧食。”

大宋推行徵兵法案的前提是國家強盛,農業高度發達,而且此前朝廷確確實實養過百萬禁軍。雖然這百萬禁軍空餉極多。但空餉也是餉錢,國家財政與糧食撥付就是按照百萬禁軍規模下發的。如果再算上廂軍,那這個數字會更加龐大。

所以趙桓才敢推進徵兵法案,重新徵召一百三十多萬新軍。

可是女真人口只有百餘萬,他們繼承的遼國底蘊,巔峰人口也就堪堪九百萬。經過這麼多年的殺戮與壓榨,金國能有效掌控的人口能有八百萬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