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小插曲,趙桓沒有多加關注,在侍衛林立的護衛下,繼續看著書架上的書籍。

書籍當中最醒目的就是《夢溪筆談》,雖然這不屬於墨家所著作,但蘭臺館的管理者顯然認為這是墨學方面的經典之作,把他擺在了非常顯眼的中央位置。

館閣裡的這版《夢溪筆談》看署名是出自皇家出版社,不僅印刷精美,內容更是非常詳盡,比流行在市面上的版本更加齊全、精準。

整部著作的《筆談》二十六卷,《補筆談》三卷,《續筆談》的一卷十一篇全部詳盡在列,排在書架上。

趙桓隨便抽出《筆談》的一卷,抽中了《筆談·神奇卷》。

這一卷,大宋甚至整個世界最傑出、最嚴謹的科學家,大學士沈括用他嚴謹無比的語言描述了各種科學雜事。

而且跟《武經總要》一樣,在各項記載之旁繪製有精準的插圖。

《神奇卷》講的不是科技製造,趙桓翻了翻,最切實的感受是,這是大宋版的《走近科學》。

比如它記述了很多普通人難以理解的現象,其中有一件最令趙桓矚目。趙桓覺得這種事可以輕鬆引起古今中外,上下百萬年,任何一個人類的興趣。

它名叫《揚州明珠》。

原文是:“嘉佑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

“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燦爛不可正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沈括友人的書齋正建在湖上,一天夜裡,忽然看見這顆“珠”離他非常近。開始時,“珠”房微微的開啟,有光自吻沿處透出,像橫著的一條金線。突然,“珠”房大開,有半席那麼大,裡面白光如銀,中有一顆如拳大的寶珠,耀眼奪目,不可正視。它放出來的光芒像初升的太陽,方圓十幾裡地的樹木都能看見影子。只見天空火紅一片,猶如燃燒的野火。)

“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杲杲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

“催伯易(人名)嘗為《明珠賦》。近歲不復出,不知所往。”

這描述,可比任何ufo事件的記載都清晰多了。

最關鍵的是,凡十餘年間,當地無數百姓都經常能在陰天時見到它,都已經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沈括的好友書齋曾在湖上近距離與其接觸,催伯易還靠近它給它寫了一個《明珠賦》。

以沈學士理工男的極致嚴謹,沒有極為確定的把握,是不會把這種事情寫進《夢溪筆談》的。

趙桓掩卷而思,也不清楚這究竟是ufo還是龍珠,反正大宋版的走近科學也具有同樣的觀賞效果。

看完以後就讓人只剩下一個感覺,這世界是我認識的那個世界嗎?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嗎?

諸夏的圖騰龍,真的僅僅只是個傳說嗎?十二生肖裡有牛有馬有羊,十一個是真的,那龍就確定是假的嗎?

“趙兄,趙兄,快看這本書,這裡真的有人提出了你適才的構想,車架無牛馬而自行!”趙桓沉思間,範思忠激動的聲音響起,引起了周圍一群人的不滿。

範思忠連忙拱手作揖,賠了個不是,然後捧著一卷書從書架另一端跨過數十步激動的來到趙桓面前,向他展示著書上的內容。

這是一本《器用》類的書卷,名叫《天工造物》,作者是太學格物學院的一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