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大宋的打手(第2/2頁)
章節報錯
梅執禮眉頭緊蹙,官家的手段跟以往中原王朝羈縻遊牧民族的手段截然相反。
以往中原嚴禁精金良鐵流入草原,卻不禁止與遊牧部落互市貿易。
但官家反其道而行之,不在意胡人鐵騎改良武備,而是嚴格管控交易途徑。
克烈部落只能代替大宋軍隊保護貿易運輸,擴張勢力範圍,而絕不允許他們直接經商。
蒙古人想要出售皮革、木材、馬匹只能透過他們各部落的胡酋、貴族等人,然後中原的皇家財團直接從蒙古部落的貴族手中收購材料。
大宋與西夏百年戰事,使得大臣們對經濟戰爭並不陌生, 可是梅執禮還是不能理解,這種手段的意義究竟何在。
他不得不猶豫著說道:“若要經濟限制克烈部落,就應該徹底封鎖,不讓克烈部落任何物品流出。可官家讓財團接手克烈部落的皮革、木材等,這不是解決了克烈部落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更肆無忌憚的產出物品。”
商業貿易,最舒服的模式是什麼?
當然是有一位穩定的買家,生產者只要放心生產,完全無後顧之憂。所以才會有期貨貿易這種模式產生。
如果克烈部落的皮革、木材都能有穩定的銷路。在梅執禮看來,這簡直不是封鎖制裁,而是大力扶持。
趙桓嚴肅的說道:“右相,儒家學問,真的需要改進了。適合為官員修身、齊家,用來治國、平天下,充滿了書生式的天真意氣。我朝歷次變法失敗,其中重要原因便是低估了人性之惡,導致貪官汙吏別有用心,扭曲法令,貪汙腐敗。”
“荀子、李斯、韓非師徒講性惡論,人性本惡。大宋與克烈部落的交易,從經濟貿易而言,毋庸置疑,是在傾力扶持克烈部。可是從人性角度而言,卻是徹底鎖死了克烈部落發展的可能。”
只要有人參與的經濟模式,就不可能是儒家所認為的理想模式。
大宋掌握了克烈部皮革、木材、礦石、戰馬等的銷售路徑,這就極大的限制了克烈部落接觸外界,汲取文明的途徑。
但這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點,更關鍵的是,這種貿易模式下,財富會流通到哪裡?
顯然只有一個階層,那就是克烈部落的大小貴族手中。
部落貴族、買辦階層是這個模式下最大的受益者,而整個克烈部落的子民卻失去了發展的可能性,淪落為奴隸一樣的存在,創造的大部分財富都被少數貴族剝削走。
這樣的克烈部落會無比相似於大清,高層對外部的先進文明一清二楚,但對內嚴格愚民,殘酷剝削,閉關鎖國,不允許任何農奴、牧民接觸到外界。
他們會是最堅定維護這套運轉體系的一方,因為只要這種體系存在,他們這些少部分貴族就能躺著賺取源源不斷地財富。
他們對部落的剝削,會像大宋士大夫們一樣,一旦躺平,就徹底腐敗墮落下去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