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種事,本來就是模稜兩可,沒有完全準確的評估。只要不是太過分,朝廷根本不會追求。

這時候誰能獲得官家指派負責這項差事,就看誰對佛門更狠了。

而顯然,殿內這幾位大臣都是宦海沉浮的資深大臣,心態果決,對佛門完全沒什麼敬畏。

宰相梅執禮率先開口,說道:“官家,政事堂管理有各州縣度牒的頒發。更瞭解蘭若、寺院之所在。所以臣建議,由政事堂督促佛門改易,凡城市中間寺院盡皆取締,其間僧人遷出城外。讓僧人隱跡塵俗,遁匿山林。”

趙桓微微頷首,這個主意不錯。東京城內的寺廟就實在是太多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麼多寺廟,佔著城市繁華地帶,裡面和尚什麼事也不幹,天天在那裡懶洋洋的曬太陽,唸佛經。

這也太佛繫了,唸經能富國強兵嗎?還是佛像會幫大宋擊退強敵?

既然什麼用處沒有,寸土寸金的東京城裡,弄這麼多寺廟,意義究竟是什麼?

這個問題,趙桓從穿越以來就一直想不太明白。

不過,按目前的形勢,等不到他想明白的那一刻,這無數座寺廟就該被劃上一個大大的“拆”字了。

不要在城市中間拜佛!

拜佛去郊外寺廟,山間佛像,甚至五臺山、普陀山這種佛門聖地啊。

趙桓不反對百姓給自己維持一份信仰,但去郊外、去山林間的寺廟,不是更有意境嗎?

在城市裡,寺廟右邊是靡靡之音,嬌喘輕吟,左面是鼓瑟笙簫,箜篌雅樂。你確定在這種情況下,你心裡的那點禱告聲會比周圍的聲音,更容易被關注嗎?

話說如果這樣都能祈禱成功,那在家裡祈禱效果會不會更好?

而且把這些和尚關在寺院裡,對社會的穩定也有極大的好處。

《水滸傳》總結:“不禿不毒,不毒不禿,轉禿轉毒,轉毒轉禿。”

作者施耐庵評價,但凡世上的人,惟有和尚色情最緊。他總結的原因是和尚們無俗事所煩,只是想著此一件事。

究竟是否準確不好說,但大宋律法名著《折獄龜鑑補犯奸門》裡面,強、奸案每一百件,就有十五件是和尚們乾的。

要知道僧人的人口,佔大宋的比例是極低的。絕對不到百分之十五,大宋不可能有一千五百萬名僧人。那經濟就直接崩潰了。

所以顯然和尚在這方面的犯罪率有些惹人注目。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