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重塑國家精神(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事著急的一定是當地知縣。
大宋太平盛世,繁華且穩定,四海承平之際,他治下莫名其妙出現一個叛逆。
這種事要是傳出去,那他的仕途基本上也就到此為止了。
對所有官員而言,保住仕途,壓倒一切!
所以這些高利貸群體中,最好解決的其實也是文官集團。
只要朝廷認真決議反腐,嚴格禁止官員以一切手段經商,文官們與高利貸的牽扯就能被基本斬斷。
但趙桓對大宋官員的管控更加嚴格,知州、知軍等五品以上官員,其配偶、子女經商也必須如實上報宣撫司與督察院。
朝廷會嚴格審查官員是否以權謀私,提供便利。
高利貸雖然聽起來不太光明,但在大宋如今的形勢下,這就是一個正常的商業行為,利潤還不一定比得上開青樓或者開賭坊。
朝廷能管住這些官員不敢碰青樓、賭坊一步,決心之後,自然也能管住這些官員不敢碰高利貸分毫。
文官管住之後,軍隊更容易。無非是嚴明軍紀而已。
皇城司從大宋建國那一天,就有一條軍紀,任何人敢飲酒,直接開除軍籍。而且五人互保,一人飲酒,其他四日若沒有檢舉,一併連坐。
只要將領嚴明軍紀,沒有什麼事情是無法令行禁止的。“坐放債負,習以成風”的情況,會幾天之內全部消失。
趙桓可是跟賭、毒不共戴天的正人君子,因此如今大宋準備徵稅後,一併進行的就是一次肅清風氣。
是對整個國家各個階層都進行一整頓,剔除一部分陋習,革除一部分糟粕,然後重塑國民精神。
藉著高利貸的稅率調整,趙桓最先解決的就是宗教與世俗的問題。
“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即權力、財富、地位等世間人們趨之若鶩的所有東西,都歸官府管轄。
宗教、信仰與神權等等,都應該止步於精神層面。
因此,趙桓對幾位宰相說道:“所有的行錢商人都應該被整頓一番了。朝廷決議肅清其糟粕,若有人怨望其上,便嚴格律法刑名。這次收稅,便從佛教寺廟開始。”
說到這裡,趙桓看向劉錡,問道:“朕聽說隴右佛教寺廟極多?”
劉錡回道:“稟官家,高原之民皆信封佛教,各處城池內皆殿宇嵯峨,梵宮林立;金冶佛像,金碧輝煌。”
趙桓對佛教沒什麼特別的感觸,更別提信仰之類,便問道:“諸卿當中可有人信佛?”
在座的大臣互相對視一眼,紛紛搖頭,說道:“臣等立志經世濟民,對空門之外瞭解不深。”
趙桓說道:“朕對佛門瞭解也是不深。但也聽過一句佛門乃是清淨之地。無慾無求便是出自佛經典故,塵世之人,已經輪迴無數次,富人窮人都已經歷過,那還有什麼想乞求的?何必執著,成佛才能脫離苦海。”
“朕以為佛經說的很好。但為何這些僧侶進入凡世就被紅塵迷了眼?上要王公士民瞻奉舍施,下要兼併百姓,廣索產業。”
“和尚開寺廟,無數女子在和尚逼迫中肉體橫陳,淫聲穢語。這寺廟還是寺廟嗎?這空門還算得上清淨之地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