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重塑國家精神(第1/2頁)
章節報錯
兼併百姓,乃至過於王侯。
高利貸勢力的龐大,著實可見一斑。
但這一次,這個龐大惡勢力,已經不止於官僚士大夫。
基本上整個天下所有階層都參與其中。
最狂歡的自然是文官集團,他們不僅私下放貸,更透過官府強逼百姓借貸。
其次就是禁軍武將們,此前禁軍戰力低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校不肅,斂掠乞取,坐放債負,習以成風。”
然而這些還只是高層,他們與高利貸商人們在城市放貸。
在借貸不方便的鄉間,還有規模更宏大的放貸群體。
那就是兼併土地的地主和遍佈全國的寺廟。
沒錯,就是寺廟,或者更精確的說是佛教寺廟。
這是比錢莊還要更像銀行的場所。在大宋,由於經濟繁華髮達,寺院不僅經營著放貸、存款等金融業務,而且還涉足製鹽、冶鐵、紡織,甚至飲食、倉庫、藥局等一系列商業行當。
據說有些寺院還開設青樓,倒不是在寺院裡面開青樓,而是在寺院附近設定有青樓,青樓的東家是和尚。至於這些和尚是否照顧青樓生意不得而知。
在趙桓看來,大宋的佛家顯然已經到了不得不整頓的地步。他們甚至已經干預到了國家階層,在趙桓推行帝鈔以前,陝西路竟然就堂而皇之的以僧人度牒為貨幣。可見僧人在當地究竟具有怎樣強大的影響力。
但這個高利貸勢力雖然盤根錯節,遍佈天下。與強大的國家暴力機器相比,也就什麼都算不上了。
凡這些種種,也都不過是趁著國家不以為意,趴在陰暗中偷偷吸血而已。
到了大明,老朱家皇帝出身農民,沒什麼見識,不在意工商業經濟,也不信什麼佛教,就想本本分分的當個老農帝國,推行重農抑商,搞個穩定且傳承不朽的祖宗法制。
如今存在的這一切都輕而易舉的灰飛煙滅了,甚至沒有能力掙扎一下,掀起一絲漣漪。
所以大宋朝廷想整頓這一切,即便最穩重的右相,想的也是這些人會不會有民憤,引發離亂。
至於掀起叛亂,這種事根本就不在正常人的思考當中。
估計誰跟這些高利貸商人提叛亂的建議,能當場被他們扭送官府。
我只是求財,並不是求死啊!
三武一宗滅佛時,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
朝廷直接徵收,限期五十日內,寺廟將銅像、鐘磬,所得金、銀、銅一律交付鹽鐵使鑄錢,鐵則交付本州鑄為農器,私藏五斤以上者,一律處死。
這可比大宋狠太多了,但也是沒有掀起任何漣漪。
必須要認可一件事,大宋這次其實是很公正嚴明的在徵收國家賦稅。
沒有哪個百姓會因為朝廷一道正常政令,進行一次普通的稅率調整,就腦袋一抽大吼一聲,你損害了老子的利益,老子反了!
私鹽販子都不至於這麼殘暴。
如果真有人這麼兒戲,他首先要考慮地不是怎麼面對岳飛及朝廷的百萬大軍,也不是嚴密死守的皇城司親從官。
畢竟這些離他們都太遠了,他們連怎麼接觸都不清楚。
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怎麼應對自己縣裡過來逮捕自己的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