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黃金商道,財富川流不息(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其他幾位大臣,聽完這個思路,紛紛神情振奮的交相議論起來。
邊疆最重要的是什麼?是軍隊嗎?不,是稅收!是錢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永遠的軍事至理。
任何長期的軍事部署,首先考慮的永遠是如何保證後勤。
只要有錢、有糧,中原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內地徵兵,到邊疆駐紮。
以往中原維持幾千裡外邊疆的軍事重鎮,戍堡關隘,要靠後方大量人力運力去維持。
但如今邊疆能夠按土地徵稅,哪怕最前線的戍堡在上千裡之外,也不用為補給發愁了。
他們直接管控附近數百頃,乃至上萬頃的土地,這些土地上的部落都要向他們繳納賦稅、錢糧。
留下足夠的後勤津貼,剩下還能有大量財富上交給國庫。
開疆拓土,將成為中原一個非常穩定且豐厚的財政來源。
中原如果也向西伯利亞進軍,就不會在面臨什麼補給困難,地勢苦寒,沒有人口支撐之類的掣肘了。
當地的土著農耕部落、遊牧部落、乃止漁獵部落都要向大宋駐軍交稅。
哪怕一畝地一文錢,或者乾脆一百畝地一文錢,當地能養活多少土著部落,就等等比例養活多少大宋駐軍。
所以垂拱殿內眾人對這個方案又詳細討論了片刻,趙桓便吩咐道:“這樣,隴右都護府回高原根據民情習俗,部落貧富,作一份詳細調查,然後上個札子,定下每畝牧場徵收多少租賦。三司使審議一下,這章程就這般定下。”
“日後開疆拓土,凡良田便計畝徵銀。牧場便按畝租賦。只要有大宋駐軍之所,就清查我大宋所屬國土面積,向疆土上的胡虜部落徵收賦稅。只有那種軍力未及的遠方羈縻部落,才收取貢金。”
“政事堂與鴻臚寺也定下一個貢金的章程。各國藩國貢金繳納數額如何確定,是根據疆域,還是根據人口,都公示給各國。”
幾位被點名的大臣立即應命。
如果算上開疆拓土這筆租賦,大宋在隴右的這次動用軍隊無疑是收穫頗豐的。
等於是大宋幾十年以來在隴右方向的軍事成果,一朝全部收回。
當然了,勝利者總是可以在獲勝中取償。
能打贏,是對另一國財富快迅速、最直接的掠奪。
但劉錡對這些暴力掠奪並不敢興趣,反而是勸諫道:“官家,臣以為收復隴右,這些基本稅賦、胡虜財富都只是皮毛,甚至在真正財富面前,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真正的財富,全在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上。”
“如今這兩條黃金商路,全被我朝掌控。每日在隴右都護府境內行走的商隊,多達數百。日日如此,財富川流不息。但朝廷卻分文不取,臣實在是看在心焦如焚啊。”
計相楊時哈哈大笑,說道:“劉都護這是眼熱了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