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黃金商道,財富川流不息(第1/2頁)
章節報錯
租地?
所有大臣都紛紛側目,沒想到宰相會提出這種思路。
梅執禮說道:“其實也不算什麼驚世駭俗的想法。臣民賴國家土地為生,向國家繳納田租,自古以來天經地義。”
“曏者,四方胡虜,國家以羈縻為主。作為臣服,胡族部落只要向國家繳納一筆貢金即可。”
“這貢金數字,從來都是鴻臚寺制定。譬如分配給高麗的進貢內容便是人參、名馬、弓箭、金銀、錦袍布匹、硫磺等,差額不定。”
“分配給三齊佛國的進攻內容則是象牙、玳瑁、獸皮。”
“諸君可知道如何確定這貢金各項的數量?”
所有人都搖了搖頭。
趙桓問道:“那宰相,這其中的典章制度究竟是什麼?”
梅執禮遺憾的說道:“臣也不知道。因為自古以來,便沒有個明確的章程。”
趙桓無奈的靠回了軟榻上,似乎自古以來中原都豪放的過頭了,對精確、嚴謹這方面並不是很在意。
最典型的就是數學與火藥。
中原五千年,沒有出現《幾何原本》這樣的概念性的邏輯體系。
《幾何原本》只是歐幾里得總結舊的數學理論,其實並沒有什麼先進的。但就是把知識變成了一種清晰明確,有條不紊,邏輯嚴謹的新數學。
這使後世很多人詬病中原古代科學沒有定理體系。
火藥就更別提了,一直到近代之前,中原就不考慮火藥的精確配比。尤其少數點之後的精確配比。
而到了國家層面,國家對國土面積的管轄也非常模糊不清。當然,這也跟時代有關,這個時代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這種概念。
梅執禮說道:“臣最近視察太學時,發現這些學子發明出了一個特別有趣的輿圖。他們畫的京畿路地圖,十分精準。各地都按統一尺寸縮放。一片區域內良田有多少畝,在地圖上可以算出來。”
計相不太相信,問道:“若如此還要官員做什麼?只要對著地圖丈量就行了。”
梅執禮笑著擺了擺手,說道:“具體實物,計相稍後可以親自去太學看看。臣聽聞隴右都護府在地圖上設定井田制,將牧場切割成一片一片整齊的井田,分給各部落遊牧。”
“臣以為,既然地圖已經十分精準。那為何不精確統計牧場面積,按牧場向各部徵收貢金。”
“比如隴右以為的潛在之患邊廝波結所部。他們佔了多少頃牧場?一千頃?一萬頃?隴右可以按照具體數字徵收放牧稅。”
劉錡慎重的說道:“可草原各部極為抵制向朝廷交稅。若忽然公告徵稅,服事供職,同於編戶。恐怕會如晉朝一般激起異族之怨,使怨恨之氣,毒於骨髓。”
說起這個,左都御史十分擅長,說道:“此事容易。胡族並非不敬王室,超然物外。他們亦要繳納貢金。”
“隴右都護府可以用商議貢金的名義,召集各部酋長。各部交多少貢金,哪部交的多,哪部交的少,總要有個章程。”
“到時就以各部牧場面積確定貢金數額。既能方便確立法度,又能服眾。”
趙桓看了這位總憲一眼,奸臣對於偷換概念,李代桃僵這一手是真的擅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