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他只是盯上了黃頭回鶻那廣闊的牧場。

宋軍如今正在開發西寧一帶,誓要將這裡經營成大宋在高原上最穩固、最繁華的經濟重鎮,軍事重地,以及補給中心。

那哪來的餘力去填充黃頭回鶻他們所掌控的牧場?

回鶻那裡可不是農業區,他們掌控的是大片草原、戈壁並不適合耕種,只能放牧跑馬。

宋軍擊敗回鶻後,將他們內遷到西寧一帶,這空置的數千裡牧場不就成了真空地帶?

他邊廝波結率軍攻打回鶻有功,部落正好趁機填補這片勢力真空,掌控牧場。

草原上一代代就是這麼過來的。

中原大軍擊敗了某一帶的草原霸主,無法駐軍,擄眾而歸。其他部落會立即在中原大軍退軍後,佔據這片勢力真空,從而繁衍壯大。

所以在兩邊激烈爭執許久過後,劉錡做出決斷,說道:“回鶻、韃靼之爭,難分對錯。但我以為,王師若欲破此大敵,戮力同心才是關鍵。”

隨後劉錡比值望向邊廝波結,目光銳利:“若我軍欲先攻草頭韃靼,吐蕃一萬三千鐵騎是否全力助戰?”

邊廝波結心中一肅,拳頭暗中握緊。

今日決定攻哪路草原強敵是假,考驗吐蕃忠誠才是真!

可劉錡都已經說到了這種地步,邊廝波結確信如果自己表態宋軍決定攻打草頭韃靼,那吐蕃鐵騎就不參與戰事。

那今後必然會被隴右都護府嚴格防範。

所以邊廝波結鄭重地說道:“我只是建言攻打黃頭回鶻。可最終不論劉都護決議攻打哪部,我吐蕃鐵騎都為王前驅,全力死戰。”

劉錡起身,說道:“善。王師能與吐蕃鐵騎戮力同心,必能肅清強梁,滌盪宵小。兩部胡虜早晚授首。”

“故而我決議,攻其必勝,沿祁連山進軍,先攻滅韃靼。為我軍樹立軍威,震懾回鶻!”

軍事會議結束,所有人各自離席,返回營中各自召集軍隊,準備開拔。

而趙懷恩則趁無人注意,半路折返回劉錡帳中。

對去而復返地趙懷恩,劉錡大概猜到了他的來意,卻還是問道:“趙知軍,你怎麼回來了?”

僅一個稱呼,就徹底地昭示了趙懷恩如今地立場。

他是大宋在隴右都護府的知積石軍事,是真真正正地大宋官員。

他的利益跟大宋深度捆綁在一起,他的素望幫大宋管理積石軍廣闊土地上的吐蕃部落。

同樣大宋也保證了他在隴右位高權重的地位,其顯赫甚至不弱於祖上作吐蕃贊普之時。

畢竟當時他們祖上管轄的面積相當有限,而且被各路割據勢力進攻。

哪有如今他在吐蕃各部中說一不二的威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