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長策而御宇內,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這豪言壯語所談及的一切都是一位英明聖君對四海六合的影響。

而實現這一切的則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動員能力,以及能征善戰的名師勁旅。

宋軍如今除了幾支主力,大概還算不上能征善戰。

但先進位制度下的強大動員能力卻實實在在成為當世無比匹敵的戰力。

東京一紙詔書傳出皇宮, 整個黃河以北的軍隊全部被動員,駐紮在黃河沿線的楊存中也率領神武后軍越過黃河。

神武后軍將作為此戰最精銳的一支部隊,成為宋軍鋒銳。

在帶大宋強大的動員能力下,宋軍幾乎沒有花費任何力氣,就在河北集結了九萬大軍。

其中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兩地集結了六萬人的軍隊,神武后軍有三萬人。

加上燕雲一帶的守軍四萬餘人,宋軍人數高達十三萬人。

更關鍵的是,宋軍行動極為迅捷。

宋軍不似女真人猛安謀剋制度下, 平時為民,戰時為兵。而是時刻就在軍營裡訓練演兵,朝廷撥款一億八千餘萬貫保證他們的武備、後勤、輜重等等時刻處於最巔峰的狀態。

軍令既下,宋軍只花費了兩三天的時間就從演訓狀態轉為了作戰狀態,迅速向指定地點開拔。

在任何時代,天價財富砸下去,都能砸出一支戰力卓越的正規化野戰軍。

以至於宋、金兩軍主力先後相差無幾的同時抵達燕雲戰場。

這也跟兩軍的行進距離有關。

宋軍主力集結在更靠南的歸義城,金軍主力集結在更靠北的易州城下。

對宋軍而言,這一戰只要歸義城不丟,守住了宋軍北上燕雲的門戶,能為將來北伐保住一個前進基地,就算是保住了底線。前線將領可以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趙桓給了前線將領最大的自主權,完全不進行干涉。能打出多大的戰果,獲得多大功勳,收穫多大名望,那全看將領們的能力。朝廷絕不吝惜封賞。

對金軍而言, 他們也不想跟宋軍全面交戰,一旦兵進歸義城, 甚至威脅到河北。就很難控制住局面, 要是宋軍再派過來二十萬,三十萬大軍北伐。

金國就要再一次勒緊腰帶,舉國進行動員了。

這種級別的戰事,對宋朝而言是國家重負,會形成非常沉重的壓力。

但對如今還未整合完北方的女真而言,那就是足以拖垮整個國家的枷鎖。

所以完顏宗磐選擇圍困易州,透過打下易州,展示金軍強大的軍事實力。

金軍號稱二十萬,兵鋒一路南下,很快就圍困了守軍只有兩萬的易州城。

這座堅城只用了三天,就成為靖康三年整個天下的焦點,更成為考驗宋、金兩軍意志、決心與戰力的關鍵核心。

先不提這一戰對交戰雙方有何影響。

對如今的天下四方各國簡直驚悚的可怕。

這世界是怎麼了?

幾年前,大家都還是菜雞互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