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令四方絕望的強大(第2/2頁)
章節報錯
能出動一萬騎兵,就能所向披靡。大規模的戰事也就是雙方几萬人在一處地點爭奪一下。
如宋伐西夏,西軍雖然號稱十幾萬人,但在每一條戰線上也就幾萬人。
像渤海、高麗等國那就更別提了金軍幾千、幾萬人就能打得他們哭爹喊娘,跪地求饒。
可是短短几年,這世界就變了。
東方大地,這兩個主宰一方的超級大國,動輒就出兵十幾萬, 而且全部武備精良,旌旗甲冑、光照天地。
全副武裝的重甲步兵,人馬具裝的鐵騎,皆數以萬計。
就這種精銳不應該數百人就能決定一場戰鬥的走向?
數千玄甲騎兵就能大破數萬敵軍?
結果這麼多精銳,在宋金戰場上卻都只是最普通的一員,全用來血肉消耗。成為雙方意志與決心的對抗。
四方小國實在不敢想象,當這兩個國家解決了對方,騰出手來收拾四方局面時,那該是怎樣的恐怖。
也實在想不明白,怎麼世界一轉眼就進入了噩夢模式、煉獄難度。
可是沒辦法,他們正好趕上了這個時間節點,只能面對命運。
金朝是開國之師,是一個國家軍隊動員能力最強的時期。哪怕金軍不如中原王朝的開國之師,但動員十幾萬人、二十幾萬人還是能咬牙做到的。
而宋軍更是透過徵兵法案把國家動員能力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巔峰,遠邁秦漢。
十幾萬人的動員甚至只能算是國家的區域性動員,在中原內部,在繁華江南,甚至完全感受不到大戰正在激烈爆發的形勢。
反而如火如荼的建設著各種基礎設施,發展著工商業經濟。
有如此強大的後方支撐,宋軍在燕雲的將士士氣高漲,皆求建功立業。
易州城內,宋軍守將是吳玠與吳麟兩兄弟。
雖然被金軍號稱二十萬人包圍,但兩人久經沙場,毫不驚慌,易州城內糧草足以支撐三個多月,守軍有兩萬多人,金軍不磕掉幾顆牙,連城頭都登不上。
更關鍵的是,宋軍還有十餘萬的援軍,正在歸義城整佇列編,厲兵秣馬,準備向北開赴馳援。
吳麟巡視完城防,率著一隊親衛走到東門的城門樓上,找到在這裡觀察敵情的吳玠,說道:“大哥,我剛才巡視過城防了,各處都穩固妥當,每面城牆上僅是床弩、砲座就多達兩百餘座,矢石充足完備,金軍敢攻城勢必要碰個頭破血流。”
“將士們士氣如何?”吳玠沉穩的問道。
這位大宋名將以兵法著稱,但卻絕非一位儒將,相反他家世並不顯赫,當年是以良家子身份從軍。通曉兵法且善於騎射,在抵禦西夏時,靠的是率部鏖戰,身先士卒而逐漸嶄露頭角。
在大宋,名將基本上都武藝出眾,鮮有個人武力孱弱者,包括神武后軍都指揮使楊存中,也是一位勇冠三軍的猛將。
這可能跟大宋民間武德充沛有關,真正喜好兵事的將領,基本都有一身好武藝。
當朝廷不再刻意貶低武人,民間武德立即爆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