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2/2頁)
章節報錯
“俞閣老,這是下官這次來遼州前與各部財司、央行一道草擬的遼州經濟發展草綱,您過目。”
俞以豐開啟看了幾眼,臉上浮出笑容來:“廖司長舟車勞頓,這公務的事還是明天再聊吧,這份草綱本輔一定看,不過今天總得先給本輔一個機會,讓本輔略盡地主之誼吧。”
“那真是叨擾俞閣老了。”
廖克常道了謝,隨後便在俞以豐的安排下,被侍者帶去驛舍更衣。
人一到,廖克常的副手就隨口閒白一句。
“司長去見過俞閣老了?”
“嗯。”
“感覺如何。”
廖克常泡上一杯熱茶,微微搖頭道:“說不上來,但是感覺不太對勁。”
副官一怔,不解言道:“何意?”
“俞閣老躬耕遼州十幾年,遼州能發展到今時今日的局面,雖說是當年禹王陛下耳提面命欽定的國策綱領居首功,不過俞閣老實踐多年,搞經濟的本領不比咱們差,我今日拿出的這份草綱內容俞閣老一眼就能看明白。
適合不適合,當場就能說出來,一句話的事而已,可俞閣老偏生就要拖到明天去,所以我感覺不太對勁。”
副官聽後失笑:“這有什麼的,咱們今天才剛來,俞閣老作為東道主接風洗塵不聊公務是很正常的事啊。”
“再者說了,現在遼州這地界,什麼事也不再是俞閣老這位曾經的遼東經略使說了算,頭上還有個遼王呢,俞閣老就算是想準,也總得和遼王彙報一下吧。”
廖克常思忖片刻點頭:“你說的也有道理,大概是我太敏感了些。”
言罷不再糾結此事,安心收拾此行帶來的行禮和一應生活用度等物。
而此刻的俞以豐則帶著這份草綱到了常茂在遼陽城的臨時行轅。
遼王宮還沒修建好,常茂住的地方,還不如俞以豐的首輔官邸呢。
“這份草綱,俞相什麼意見?”
常茂不懂經濟賬,看了一眼後就還給俞以豐,問及後者的態度。
俞以豐緩緩吐口道:“策是好策,但還是有討價還價的地方。”
討價還價?
常茂愣了一下,有些驚愕的抬頭道:“孤欠大王和國朝一億國債,這都是真金白銀如何討價還價。”
“債是不能討價還價,但是這還債的方式,還是可以討價還價的。”俞以豐言道:“無論是遼東還是新納的三韓之地,都是物饒豐富之地,現在看不出來,將來真等到中州的商號遍地開花,每年咱們遼州的國有資源流失就很嚴重了,因此,還是要討價還價一番,爭取把損失降低。”
“真能談?”
“事在人為嘛。”
常茂便笑道:“俞相不愧是禹王親手教出來的得意門生,你可是越來越像禹王當年做首輔時的樣子了,不過,讓你這個學生和當年的老恩師打擂,孤這心裡可是過意不去。”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俞以豐作揖道:“大王恩賜臣為平國公、內閣首輔,臣就應該為大王、為遼州的民生考慮,禹王是臣的恩師不假,這事上,臣也要為遼州爭取。”
常茂讚道:“卿實為君子也,既如此,這事,孤就全託於俞相來辦。”
“臣領旨。”
俞以豐告退離開,一路上拿捏著這份草綱,皺眉深思。
說什麼,也不能按照這份草綱,把整個遼州里裡外外,打包賣給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