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1/2頁)
章節報錯
西北的局勢劍拔弩張,東南的江山歌舞昇平。
國家這些年發展的越來越快,各方面都在以一種日新月異的速度在進步著,尤其是當禮法、教育兩個卡在思想脖子上的枷鎖被相繼取掉後,很多之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事就會越來越多。
在威海的沿海港口,一支上百人的隊伍正在井然有序的登著船。
這群人各個穿著三品到七品不等的官袍,手裡拎著大小不一的箱子,顯得很是忙碌。
舷梯腳下,威海衛指揮使石有裕肅容站立,當一名中年男子走來的時候,石有裕抱拳躬身見禮。
“末將石有裕,見過嚴行走。”
來人是嚴震直。
他這個央行的行長不在南京待著,怎麼跑到山東來了。
因為,這一批登船的官員,就是之前陳雲甫提出指導支援遼州經濟建設的官員隊伍,此番北上去往遼東,一來幫常茂搞好遼州經濟建設,二一個自然就是為了追債。
嚴震直是來相送的。
“辛苦石將軍了。”嚴震直道了聲辛苦,隨後便拉住此次援遼工作組的提調官,央行經濟調研司副司長廖克常到一邊,耳提面命。
“克常,這次去遼州,一定不要生事,遇到什麼問題記住先和遼王、俞閣老通氣之後再做決定,切莫擅自做主。”
遼王自然是常茂,那這位俞閣老?
除了原軍政院候補行走、遼東經略使俞以豐還能有誰,這位曾經被陳雲甫一手從北平知府任上鍛鍊、提拔起來的老臣,今日也算成長為一方巨擘,做了遼州新王朝的內閣首輔大臣。
常茂也確實是夠大方的,不僅拜了俞以豐為相,還封給俞以豐一個國公。
平國公,食邑在平壤府,足足兩萬戶。
如此嘉賞,用來感謝俞以豐這十餘年來在遼東立下的汗馬功勞。
這次嚴震直出面送廖克常等人走海路往遼州,自然是免不得一番叮囑。
廖克常也是明白人,點點頭言道:“您放心,下官心裡有數,不會給遼王還有俞閣老他們添麻煩的。”
“那就好,那就好。”
嚴震直心裡踏實住,目送著廖克常登船,隨後謂石有裕道:“此番護送,辛苦威海衛的將士們。”
“應該的。”石有裕咧嘴一笑,隨即不再多耽擱,下令麾下將士登船,護送著廖克常等人揚帆出海。
自威海出海北上,三日即可達復州港,廖克常等人走海路轉陸路,又行四日便到了此番的目的地,如今遼州的首都遼陽府。
明代的遼陽,地理位置大概在後世的瀋陽南一百里左右,不過在這個時代,因為遼東大開發政策,因此遼陽府的範圍遠比原時空明初的遼陽要大上好幾倍,因此,此刻的遼陽府包括了後世的瀋陽,其中府治轄下的七個縣中就有瀋陽縣。
都城選址還是在原遼東經略使司、遼東都司衙門所在的遼陽城。
遼州內閣首輔俞以豐親自在原遼東經略使府,如今的遼州內閣行轅外接見了廖克常等浩蕩蕩自南京而來的百餘名官員。
這也讓廖克常等人很是受寵若驚。
“下官等參見俞閣老。”
“快免禮、快免禮。”如今的俞以豐威勢日隆,行止之間早已非吳下阿蒙,畢竟位列國公,又是一國之宰臣,古人云居移氣、養移體,誠言不虛。
托起廖克常,俞以豐絲毫不擺架子,和氣的拱手道:“廖司長自南京而來,一路海波風塵幾千裡,辛苦了。”
“不敢當不敢當。”廖克常連道不敢:“俞閣老屈駕接見,讓下官等人誠惶誠恐啊。”
俞以豐道了聲哪裡,便把住廖克常的小臂往衙門裡走,行走間言道:“遼州大戰方止,到處都在忙著戰後重建,本輔也是愁的一個頭兩個大,正不知道這千頭萬緒如何善理,廖司長能帶著那麼多同僚官佐前來援建遼州,本輔這心裡,是一千個感激一萬個開心啊。”
兩人又寒暄著幾句,進到明堂之內分了賓主落座,廖克常就馬不停蹄的打袍袖中將一道題本取出,雙手呈遞到俞以豐的案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