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的餘暉撒在金陵城牆上,也為金陵城外的上千臣民各自披上了一件外衣。

當遠處的一杆大纛旗探出金色的穗結,這支千人的隊伍便齊齊彎下了腰。

禮樂聲響,鼓聲激盪。

大明朝的皇帝,回來了。

“兒(臣)等恭迎皇帝陛下歸京,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這齊聲嘹亮的唱詞中,一駕奢華寬大的九龍車緩緩停下,御前司總管太監寶祥從車中走了出來。

環視一圈,尖聲喊話。

“請太子爺上車,諸臣工序歸其班,明日列朝。”

百官佇列之首恭立著的朱標走了出來,直至登上駕輅,在他的身後,是齊刷刷恭退三步的文武群臣。

文官之首的陳雲甫、武將之首的徐輝祖各引一班跟在朱元璋的駕輅後轉道回城。

“兒臣叩見父皇聖躬金安。”

朱標伏地,恭恭敬敬的叩了一記首後才起身:“父皇的氣色真是越來越好了,實為我大明之福。”

“標兒快來坐。”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的身邊,待到朱標坐下後才滿臉的滿意笑容,拉住朱標的手不住誇耀道:“吾兒如今已有七分帝王之相矣,咱心甚慰,好的很吶。”

“都是父皇教誨的好。”

“這一年咱不在京,京中都可有什麼事發生啊。”朱元璋說是發問,卻還不等朱標開口便繼續向下說著:“咱聽說,老四從北平回來了,是嗎?”

“是。”朱標點點頭,不做隱瞞如實稟告:“四弟此番回來,是請兒臣撤其藩。”

朱元璋哦了一聲,情緒沒有絲毫的波動,只問道:“那你的意思呢,撤還是不撤啊。”

“北地剛剛平定沒幾年,暫時還是離不開老四的,兒臣打算先保留下老三、老四和老六的藩不動。”

“你能有這種考慮,確實很好。”

朱元璋點點頭,表示滿意:“雖說諸藩可撤可不撤,但現在咱們大明朝各處也都不平靜,老三、老四、老六都是人傑,有鎮守一方、開闢疆土的能力,撤藩回京也確實浪費了。

再等幾年吧,等幾年貴州、湖廣的土司徹底平定、遼東的成績也日趨顯著之後再行撤藩吧,這樣你的江山便徹底穩定了。

對,咱差點忘了,這湖貴兩省帶著遼東能有今日這番局面,還都是那陳雲甫的功勞呢。”

說完話,朱元璋便看向朱標,見後者沉默不言,便故作好奇的問道。

“怎麼?吾兒這是有心事?”

“啊,沒。”

朱標搖頭,而後接過朱元璋的話,對陳雲甫一頓誇讚。

後者也是滿面微笑,頻頻點頭,隨後轉口問起冬至禪讓大典的準備做的如何了。

“回父皇,大多都已準備妥當,兒臣正欲命禮部尚書任亨泰擔任此番禪讓大典的主禮官,如今既然父皇回來了,就全憑父皇做主。”

“咱做什麼主,你自己拿主意吧,現在咱啊,就想著舒舒服服的頤養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