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雲甫打算動行北上的想法不是突然來的,而且他也必須北上。
既然決意明年開春後動兵朝鮮,那麼在這之前,陳雲甫勢必要到遼東去看看。
儀輅在經過北平旳時候停了下來。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北平的變化之大,是肉眼可見的。
北平知府李慶城外十里迎駕。
“時間過得可真快。”
看著眼前的李慶,陳雲甫由衷感慨了一聲。
誰能想到呢,當年那個還在太極書院教書的老師,現在搖身一變,都成了北平的知府。
“十幾年過去,太師的風采不減當年。”
陳雲甫呵呵一笑,一路上望著車輅外的北平市井,頻頻點頭道:“這些年,北平的變化真大,人也多了,市井也繁榮許多,你有功。”
“下官不敢居功。”
李慶倒是謙虛的很:“當年俞經略使在北平做知府的時候就說過,只要遼東平定,漠南安寧,沒有外敵的侵擾,北平是可以很快穩定下來的,穩定,必然繁榮。
因此,這都是國朝帶來的,加之太師您大力發展遼東,以點帶面,北平、平津就都跟著繁榮起來,兩地百姓,無不齊頌太師英明。”
陳雲甫無聲笑笑。
“你身上的書匠氣息少了許多,倒是多了些官僚的味道,也會奉承拍馬了。”
“下官字字發於心,絕無溜鬚拍馬之意,沒有太師,就沒有今日的北平。”
李慶的面上很坦誠,毫無作偽之意:“太師,咱們現在去府衙嗎?”
“不,去一趟太極學院吧。”
這大概真的是人上了歲數,陳雲甫越來越喜歡故地重遊,這當然不是感慨,而是喜歡那種成就感。
看著一切越來越好的成就感。
得益於北平的日趨繁榮,太極書院也比十幾年前興旺了許多,哪怕沒有進入書院內,陳雲甫的兩耳間,便已斥滿了讀書聲。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東林先生顧憲成說的名句,此刻被陳雲甫順口說了出來。
李慶細細一咂摸,聽的眼前一亮。
書院內的佈局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動,當年的涼亭還在,陳雲甫就同李慶在這裡暫歇腳力。
“這些年過去,如今北平有多少學生了。”
“七千多人。”
聽到有如此多的學生,陳雲甫很讚歎,語帶喜意:“甚善。”
表揚過驕人的成績後,復又關切道。
“如此多的學生,這食宿問題,棘手嗎。”
李慶便對答道:“回太師,從俞經略使開始到下官這,北平十幾年來都牢記太師當年的教誨,一直堅持工學兩勤的政策,不收學費,每日免費一餐。
春忙秋忙的時候,就組織學生去墾荒種地,以工補學的同時,也能寓教於樂,讓學生們知曉農民不易,珍惜糧食,等將來他們畢業後科考入仕,也能愛民恤民。”
“好啊,好啊。”
陳雲甫心裡對李慶是越來越滿意,遂言道:“科考明年便停了。”
後者驚訝道:“緣何。”
“本輔決意重定國朝育才、選才、錄才之道,故而停科舉興教育,北平義務教育的成果斐然,本輔打算推廣,等國子監和翰林院把新的教材編修好後,軍政院會成立專門的主管教育的衙門,到時候,你調來南京。”
聽到要將自己調去南京,這是明明白白的升官之意,但李慶並沒有急著高興,而是擔憂道。
“科舉乃是國朝錄官之本,更是天下莘莘士子們的進身之道,停了科舉,下官擔心他們會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