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陳雲甫談為官理政(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說剛才的眾人還只是緊張的話,此刻就已經開始冷汗涔涔了。
陳雲甫話裡的語氣沒有說什麼重話氣話,也沒有說多冷,明明很平鋪直述的語氣,卻讓人彷彿一瞬間從六月三伏轉到了數九寒冬。
“四勉已經說完了,接下來,咱們再說說如何當官為民去十害。”
楊士奇上前替陳雲甫添了杯茶,後者潤了潤有些發乾的喉嚨。
“十害者:斷獄不公、聽訟不審、淹延囚繫、殘酷用刑、氾濫追呼、招引告訐、重疊催稅、科罰取財、縱吏下鄉、低價奪物。
這十害呢,咱們應該怎麼看、怎麼對待、怎麼改正。
斷獄不公這沒什麼好說的,不貪就沒有枉法,或貪財或貪名或貪權,必有所貪乃有所枉,此關乎廉潔執政,不貪此害便可去掉。
聽訟不審便是懶政之一,之前咱們說過勤政這裡就不提了,勤快點此害可去。
淹延囚繫本身也是懶政之一,所謂淹延,就是將關押的囚犯拖沓不審,一放一擱就是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這不扯呢嗎。
本官知道,本官都懂,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未經審判的在押囚犯每日吃喝都得家裡人給送錢,送多的吃好喝好,送少的斷其吃喝,要不了多久就活活餓死在獄中,你們也不怕沒法交差。
這樣,就可以透過向其家屬索要財物的方式來貪墨,本輔是三法司出身,都察院、刑部的司獄司本輔都接觸過,大理寺的審刑司本輔也熟,這些門道本輔一清二楚。
欲除此害,光靠你們地方也夠嗆,本輔回京後會同三法司就此事開一個會,你們地方要做的,就是能審則審,不能審就抓緊放人。
殘酷用刑這一條沒什麼好講的,本輔也知道,地方破案難、辦案不易,有時候難免用刑。
這個殘酷用刑和後面的泛濫追呼、招引告訐是一樣的,都是透過大刑伺候來迅速破案,牽連從犯,以求實現破大案、破連環案的目的,甚至恨不得將幾十起案件栽到一個犯人身上。
本輔曾經在都察院照磨所見過一起非常可笑的案宗,一個罪犯早晨寅時就爬起來偷人財物、而後接連一天的時間內犯下了偷盜、搶越、採花、盜墓和醉酒行兇多起案件,案發地點還不在同一個縣。
這哪裡是罪犯,這簡直是天人臨凡啊。
後面兩條重疊催稅、科罰取財也是近意相同,無非就是巧立名目,仗著百姓無知愚昧,大肆徵稅、要錢。
朝廷打個仗你們就要服丁錢,每年糧稅收集的時候你們要火耗錢,這些錢朝廷什麼時候要過?
多拍拍自己良心,別再犯這種愚蠢的錯誤。
縱吏下鄉呢,就是民怕惡吏,見吏畏如猛虎,但說到底,還是畏官,畏懼你們定下的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索錢手段,只要官正了自然能教育好吏,再下鄉百姓就不怕了,吏不僅要下鄉,還要多下鄉。
下鄉幹什麼呢,就是教育百姓,告知百姓,朝廷正在做什麼,要怎麼做,做的怎麼樣,讓老百姓們多聽聽、多看看。
去十害,不僅朝廷在做、內閣在做、各省府縣官衙在做,老百姓也可以跟著做。
最後一害低價奪物,這一條本輔甚至都不想說,仗著為官為吏,為朝廷辦事,就巧取豪奪,這種做法和土匪有什麼區別,明明膽子又不夠落草為寇卻總想滿足自己的強盜之心,最後只能做這種衣冠禽獸。
望諸位,照得廉仁公勤四勉之心,便具為官之本領;通十害之弊,曉去除之法,便可理一縣、一府、一省之政;
既為朝臣官員,不敢不勉勵、不敢不通曉,望諸位,務在力行啊。”
眾人記下最後一個字,紛紛起身,心悅誠服向著陳雲甫一揖到底。
“少師耳提面命,下官等謹記於心,拜謝少師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