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陷入寂靜之中,十幾個參會的大臣都沒有發聲,只是望著面前的十幾個畫板陷入沉思。

這些畫像的內容大同小異,區別只在於位置和顏色的塗抹不一樣。

比如說,幾乎每一幅影象中都會有日和月這兩顆不可或缺的星辰。

這就相當於是兩道主菜,其他的補充影象就全是配菜了。

有龍圖、有鳳圖,也有長城或者乾脆畫出了一個金陵城的輪廓。

這其中唯一有一副影象最得陳雲甫中意。

那是一頭昂首向天的青龍,自其口中噴出一顆金日,而背景則是暮色沉沉的子夜,月亮還在高懸。

“少師,時間到了。”

有內侍來提醒,陳雲甫便回過神來,召集眾人開始投票。

這種事大傢伙倒是不用再分什麼黨派之別,全憑個人喜惡來選,計票的時候,陳雲甫自己也沒想到,他相中的這一副圖竟然得了最高的票數。

“龍為天帝使者、金日便是太上皇,背景是子夜暮色昏沉,視為元朝吏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這個時候,天帝遣龍送太上皇御凡塵,金日代月,天下便有了光明。”

齊德頻頻點頭感慨道:“正好我國朝的國號是明,明者、亮也,日輝普照萬物驅散黑暗,帶來的便是這亮,太上皇臨凡救世,可謂天亮了,好圖、好圖啊!”

好屁、好屁啊。

陳雲甫搖頭一笑,他起初只是覺得這幅圖挺好看,還真沒往什麼深意的地方去想,倒是沒想到從那齊德的嘴裡還能引申解釋出這麼一番說辭來。

還別說,你要細咂摸一番,還真有那麼一番味道。

“既然眾同工皆屬意,那就這麼定了,立刻將此圖刻畫下來,著工部有司先印出一萬份吧,將來便是我大明的國旗了。”

國旗固然是神聖的,但選擇和確定並不意味著要耽誤多少天,也不是說抉擇的時間越久就越顯尊重。

陳雲甫可以只用一刻鐘就確定下國旗的圖樣,但保護好這面旗幟,卻要用陳雲甫的一生!

“下面,請樂師奏八曲,咱們大家聽聽,看看哪一個更有共鳴。”

又是一番推選後,最終確定下以《太清之曲》作為大明的國樂,餘下七曲不再使用,大幅度的精簡了日後各禮節的儀程時間。

無論是大朝會、大禮節,還是征伐凱旋,皆用此曲,鼓響一通而畢。

“國樂已經有了,差的就是歌詞,會後從翰林院挑些個學富五車的學子去樂班,和著樂曲看看能不能配一套詞出來。”

至此,國歌的曲樂算是有了,就差一套歌詞了。

而到了國舞這個環節,眾人本還以為陳雲甫會挑宮中的舞女也來跳一遍給大傢伙看,結果沒想到陳雲甫大手一揮,直接就拿了主意。

“幾種舞若是跳一遍,那今天這堂辦公會就啥事也辦不成了,就以四海賓服之舞作為我大明的國舞,大家直接表決就行。”

好吧,舞蹈看不成了。

大家雖有些失望,但也趕忙把心思挪到正事上,齊刷刷的舉手透過,包括徐輝祖都在這事上表明瞭態度,而不是繼續棄權。

首先自然是因為這種事不是涉及政務,其次,朱標都表了態,諸事悉決於內閣,人家陳雲甫帶著聖諭來跟大傢伙開會,誰還在這事上和陳雲甫唱反調。

現在,國旗、國歌、國舞三個都定了下來,剩下的,只有一個最麻煩也是最繁瑣的國禮。

之前說過,大明朝的禮法,一萬字都寫不完,那是作者君無知淺薄了,大概統計了一下,準確來說應該是從明會典卷四三到卷一零二,一共是五十九卷。

平均下來一卷在一萬一千字左右,那就是六十萬字!

大明朝的禮法足足寫了六十萬字,比本書目前的字數都多。

上到皇帝、皇后禮,下到民間婚喪嫁娶禮,都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陳雲甫覺得自己將來要是倒了臺,只要能把這幾十卷禮法背下來,怎麼也能混個禮部侍郎乾乾。

所以,重定禮法,想想都是個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