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精簡禮法,眾望所歸(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今國朝的禮法大概分為四種:朝見禮、祀禮、典禮和民禮。”
“朝見禮呢又分為百官朝見皇帝陛下、皇后殿下、皇太子殿下等......拜謁藩王、上官,會見同僚,接見下級、屬官、佐吏、庶民等。
比如說,本輔若是去通政使司,從本輔還在去往通政使司的路上,到本輔進了門之後,蔡通政使那是忙前忙後的一通張羅,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呢,一個多時辰甚至兩個時辰。
本輔之前在都察院做刀筆吏的時候,那時候今上以皇太子之尊駕蹕巡視,都察院那叫一個忙活,幾百號人折騰了一天一夜才算是把都察院收拾出來。
先不說這勞師動眾的事,就說一個寒暄之禮就已經很浪費時間了,本輔的意思,這些禮節能精簡的咱們儘量精簡、能抹去的就乾脆抹去,多把時間留出來乾點正經事,比什麼都強。”
“少師打算精簡哪些、又抹去哪些呢?”
“國樂咱們已經精簡了,那麼朝見禮自然會跟著見,日後大朝會、大禮日、郊天、祭祖、拜社稷,八拜八叩首就改成一拜一叩首或者三叩首,這邊禮樂一停,今上降恩准平身,咱們呢就辦正事。
日常拜見皇帝陛下、皇后殿下、皇太子殿下作揖一拜即可。
拜謁藩王、上官拱手即可。
會見同僚,拱手也可、點頭也行。
接見下級、屬官、佐吏、庶民等就不要擺官架子,拿腔作調的了,有事就交代事,沒事的話呢該幹嘛該幹嘛。”
齊德挑了一下眉頭。
“那是不是說,以後我等再見到少師,也不用執禮甚恭了?”
“本輔不需要你們的敬畏。”陳雲甫指了指齊德身上的官袍:“齊閣老,你們真正應該敬畏的,不是本輔,而是你們身上穿著的官袍。”
不少人若有所悟的點頭,不由得一時間紛紛走神。
“朝見禮都能精簡,那麼祀禮、典禮、民禮那就更有必要逐一簡化了,四個字,移風易俗!”
移風易俗四個字一出,齊德都還沒蹦躂呢,就有人提出了質疑。
太常寺卿汪毅光遲疑道:“少師,移風易俗不好吧,漢夷之別,別就別在這風俗之上,若是祀、典等大禮一概簡化,民間婚喪嫁娶放開禮法上的約束,那麼幾十年後,漢風和胡風還有什麼區別,絕其祀等同於亡國啊。”
“汪寺卿能背出周禮嗎?”
“這...下官做不到。”
“那汪寺卿覺得,今朝我大明的禮和周禮有多大區別。”
汪毅光吭哧了半天后才言道:“區別確實不少。”
“先周之民是不是咱們的老祖宗?”
“那自然是。”
誰又不是石頭裡蹦出來的,既有今人必有古人。
“那就好說了。”陳雲甫衝汪毅光展顏一笑:“咱們大明到今朝不也是移風易俗過來的嗎,咱們是絕了祖宗的祀還是亡了漢人的江山呢?
再者說,禮法風俗它是哪來的呢,它不是天書上天賜予下來的天條,子孫萬代都必須遵守,它也是我們的先祖用筆用竹簡記下來的文字約束。
人能定下來的東西就自然能有別的人來推翻它。
總有一輩今人換古人,這叫什麼,這叫發展,這叫務實,恪守禮法不為錯,但也絕不為對,我們這一輩今人不僅應該為古人負責,更要為後人負責。”
汪毅光不復多言,頻頻點頭後衝陳雲甫拱手。
“下官受教了。”
汪毅光雖然退了,可齊德卻沒打算退。
“精簡禮法的約束,會使民間道德敗壞,百姓需要禮法的教化。”
“齊閣老,本輔需要糾正你一點,百姓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教化!”陳雲甫糾正道:“百姓連字都不識,你和他談禮法,本輔倒想問問,幾千年來,哪個王朝天天派禮部的官員下到民間教老百姓學過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