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爭論(第1/4頁)
章節報錯
“他們為什麼都不走?”
“估計商量好了等會去吃自助。”
“你們有沒有發現,他們的表情,是不是有點嚴肅?”
“氣氛好冷啊。”
“我倒回去看了一下,五分鐘之前,徐容說的是:各位有沒有什麼疑惑或者問題嗎?”
“不能吧,留下來的差不多有五六十個人,總不能都有問題吧?”
“哇塞,是他?!來啦來啦!”
各個直播平臺尚未離去的觀眾看著禮堂內立起的身影,在驚訝的同時,心中都升起一股奇妙的預感,也許今天的報告會只是熱身,而即將發生的,才是重頭戲。
徐容望著起身之人臉上慈和的笑容,心中不由錯愕,他想過有人會反駁、發難,但卻沒想到第一個會是他。
李雪建。
一位在他從業早期對他幫助巨大的老師、前輩,以對他的影響而論,僅次於團長。
他並沒有站在臺上,而是走下臺階,來到觀眾席面對面交流。
之前他全面闡述了自己的理念以及方法,現在則是接受他人的批評、質疑。
體系成型的靈感來自一位實習生的批評,因此對於任何人,哪怕一個外行的意見或者建議,他也會認真思考其是否有道理。
李雪建望著走近的徐容,同樣難忍唏噓之意。
當初《上海灘》拍攝期間,徐容提出要跟他學演戲,他說不上抗拒,但也談不上熱衷,更沒想過要有所謂的師徒名分,而只當做同行之間的經驗交流,活了大半輩子,又剛打鬼門關走了一遭,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事兒他都能看的透徹、想的明白。
徐容的心思太多了。
在這個名利場中,心思一多就不免栽跟頭。
天外總是有天,人外難免有人,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吃聰明的虧。
真正讓他認可徐容這個學生的,是徐容從不對人提及是他的學生。
後來徐容經歷的事情,他都有所耳聞,徐容的性格、行事風格的變化,他也始終目睹,徐容取得的成就,他是為數不多的見證者。
再後來,他開始有點看不太懂這個學生了。
但徐容能夠打破固有的表演體系,建立一套全新的方法,是他未曾想也不敢想的。
他低頭瞧了一眼自己記錄的筆記,抬起頭神情少見地嚴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目前來看,這不是一套完善的表演方法,也許於播音主持、配音工作者來說它是足夠的,但是對我們這些影視演員、話劇演員而言,它缺失了較為重要的部分,我們現在到底用不用,怎麼用?如果用了,怎麼和其他體系相結合?”
“第二個不能算是問題,就是你的臺詞方法是以氣息為核心,那麼如果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演員,或者說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氣息基本功不紮實,比如說託不了氣,怎麼才能使用你的發聲方法呢?”
徐容沉吟了幾秒鐘,道:“目前確實不完善,我個人認為內部技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斯氏體系的內部技巧,儘管這種替代並不完美,當然,我會盡快探索出相契合的身體行動理論。”
李雪建聞言眉頭微皺,對於水平一般的演員而言,內外部技巧的不契合影響不大,但對於他這樣的水平登峰造極的演員,其缺陷是不能容忍的。
在斯氏體系當中,表演是外內外的過程,既演員表演時,即使行動和現實有所偏差,也是能夠接受的,那是演員在體驗的基礎上的“下意識”行動。
但如果以“和合”作為內部技巧,其行動理論上應當是演員和人物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在演員或者人物本身對於規定情境的反饋。
他當然明白徐容回答的意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斯氏體系的內部技巧”,是因為他認為“體驗”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能達到的理想狀態。
這是一種“管殺不管埋”的不負責任的行為。
“至於第二個問題,抱歉,我回答不了,也不會回答。”徐容面容平靜地搖了搖頭,表演體系體現的不僅僅是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也包含了他自身的價值觀。
李雪建聞言苦笑,他其實早就猜到了徐容的想法,國內演藝行當和音樂圈類似,也有一套完整的鄙視鏈,學院派瞧不起野路子,電影咖高於電視劇咖,大家又都不把偶像明星當作同行。
鄙視鏈的存在將整個行當分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圈子,就像徐容的朋友圈當中偶像藝人極少,縱然處於圈子邊緣的楊蜜、黃小明也都有一兩部拿的出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