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容最初是野路子,之後考入北電成為了科班演員,成名作品《羊城暗哨》、《新上海灘》以及《夜幕下的哈爾濱》都是掛著各種羊頭的偶像劇,尤其是影響力最廣的《夜》,幾乎奠定了他新一代偶像代表演員的地位,但隨後他相繼主演了諜戰劇《潛伏》、年代劇《北風那個吹》、《紙醉金迷》以及家庭倫理劇《媳婦的美好時代》,透過多個形象截然不同的角色,一舉扭過大眾心目中的“偶像”形象,躋身最頂尖的實力派演員行列。

2009畢業之後進入中國表演界的最高殿堂人藝,更是他職業生涯的轉折點,《雷雨》連演三十六場引起的轟動讓他成為表演理論界的新貴,而如今,新的表演體系橫空出世,由此一舉奠定“大師”之名,也讓站在了當代演藝行業鄙視鏈的最頂端。

也許因為他自身的出身,不至於看不起野路子,但其經歷絕對看不上一直甘心當野路子的野路子。

因此他從理論上杜絕了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以及文化水平較低的演員。

徐容提出的基礎理論以哲學思維為核心,臺詞體系以氣息為基礎,從現有的體系而言,要求演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還需要紮實的氣息基本功。

如果不具備這兩點,站在臺上完全不能張嘴,因為一旦張嘴立刻就會露餡。

而李雪建也能夠想象的到,未來哪怕徐容真的搞出了行動理論和方法,其必然也會有一定的門檻,這並非他刻意為之,而是那些他人認為的門檻於他而言確實“眾所周知”。

他知道徐容刻意改變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仍希望徐容能夠“寬容”一些,多一點耐心。

並不是每一個從業者都能沉的下心練習基本功,而徐容不分青紅皂白將之拒之門外的行為,很容易導致這個行業的兩極分化。

會的是真會,不會的是真不會。

徐容如今在學術界的地位相當高,加之上邊比較重視其軟實力屬性,這套全新的表演體系大機率要一步步在國內推行,但這樣一套非黑即白的理論,其後果是難以預料的。

也許會起到整頓行業,驅逐南郭先生的作用,但是也不排除劣幣驅逐良幣的可能。

而且徐容提出的表演體系具有強烈的排他性,首先是其否定了斯氏體系的“下意識”,其次是體系建立在中國傳統思維、漢語發音之上,也就意味著這理論一旦完善,至少在亞洲大部分地區必然會完全取代其他主流體系。

但當下整體的社會環境是浮躁,有幾個人願意踏踏實實並且有時間、有精力加強文化修養、練習基本功呢?

況且哪一個影帝、視帝、老戲骨不是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的進步的?

此時,各大平臺的直播畫面紛紛被“高階局”、“神仙局”刷屏。

絕大多數觀眾已經聽不出二人簡短的交流背後所蘊含的含義,但兩人周圍已經圍過來的五十多人,已經讓大眾認識到二人討論話題的重要性。

“那您估計要多長時間,才能完善?”

站在人群靠後的張鋒毅的聲音不大,卻吸引了會場內所有人的注意,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實踐者,也都明白斯氏體系的缺陷,徐容提出的新體系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門檻,可是體系的不完整又讓他們踟躕不前。

徐容原本的計劃是四十歲左右,至於能不能做到,他自己心裡也沒譜,他一方面要根據實踐檢驗現有理論的問題,並加以完善,一方面還要探索行動理論,再加身兼多職導致的各種瑣事以及照顧家庭,十四年的時間實在太過倉促。

迎著眾人期待的目光,徐容視線緩緩掃過眾人,過了近十秒鐘臉上突然露出輕鬆而又自信的笑容了,伸出三根手指。

“三十年?”

“不,最多三年!”徐容握手成拳,斬釘截鐵地給予肯定的答覆,“不瞞各位,我腦子裡已經有了大概的思路,只不過目前還不太成熟,就暫時還沒有拿出來,諸位都是業內最頂尖從業者,如果大家齊心協力,我相信最多三年,我們就能探索一套全新的體系。”

他的語速越來越快、體動作也越來越大、語言也越來越精簡:“各位,相信我,一旦我們成功,我們將成為戲劇史、文藝史上彪炳史冊的人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者、先行者,千百年後,當歷史闡述中華民族崛起,我們將會如同先秦諸子一樣被銘記、被稱頌。”

“各位,你們願意嗎?”

“我願...”

“我...”

“你說的這個我們,是不是指‘徐容和他的助手們’?”李又斌嘿嘿笑著,打斷了兩個差點被徐容忽悠的同行。

“臥槽,好激動。”

“幸虧沒走。”

“剛才怎麼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鑑定完畢,徐容在北部灣帶過團隊!”

不僅網路平臺的觀眾,哪怕現場的一眾同行,望著徐容的眼神也怪怪的,因為在剛才,他們竟然生出了一股莫名其妙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