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新年(第1/3頁)
章節報錯
語言可以撒謊,但行為向來誠實。
在《夜》上映之初,無論是徐容還是靳芳芳,雖然表面上都維持著樂觀,但實質上不過是相互為對方打氣。
縱然央視黃金頻道,泛不出絲毫浪花的也比比皆是。
自去年年中的《新上海灘》之後,近一年多來,徐容並無主演的作品上映,於一個一線演員而言,這是常事,因為一夜爆紅的轉化是需要過程的。
正因為是常事,才會有新舊交替。
無論是徐容,還是靳芳芳,都明白《夜》收視的重要程度,這個行業的性質,決定了一夜爆紅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但絕大多數後續都證明不過曇花一現,爆紅之後,因為飛蛾撲火一般的天價片約,作品質量一路走低,角色戲量越來越少,最終至無人問津。
在《夜》上映之前,靳芳芳甚至已經聯絡好了多個影視評論人以及數批水軍,做好了淹差評的準備。
海潤跟這個行業的絕大多數公司一樣,都不具備刪差評的能力,那麼將那些對徐容不太友好的評論壓到一定的比例,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不需要太多,只需要一定程度的引導。
從眾是普遍心態,就像前幾年在在市場上錘的三星、諾基亞抬不起頭的波導,當好評出現的足夠頻繁,即使質量確實存在問題,一些即使心存疑慮的人,也會轉而半信半疑。
本質上,和把犯錯誤的人關半個月,並要求夜以繼日的抄寫某些思想一致。
最終形成看到火就知道燙的本能。
但事實證明事前的準備都是多此一舉。
憑藉著《夜》,徐容的身價直接躋身頂級頭部行列。
在《紙醉金迷》上映之前,靳芳芳同樣做好了類似的準備,《夜》的熱度未過,徐容具備了一定抵抗風險的能力,但是能往高處走的情況下,為何向低處流呢?
看著釋出會到場的四十多家媒體,靳芳芳無聲無息地吁了口氣,網上的、影視評論人的批評也好、讚譽也好,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以花點錢人為製造,但是唯有兩點不能。
真金白銀和他人的態度。
就像如今徐容躥升至單集12萬的高價,以及今天到場的四十多家媒體。
在剛才後邊介紹的時候,她注意到了一個細節,海青開了一句不大恰當的玩笑,徐容沒接她的話,而海青立刻選擇了道歉。
身為導演的劉疆和製片人的羅力平沒有覺得絲毫意外,甚至理所當然。
很細微的一個細節。
海青出道比徐容早兩年,還是他的學姐,但是內地影視圈講究的不是論資排輩,一圈人坐下來,誰屁股先挨凳子,看的不是出道早晚。
這些細小的行為,算不上什麼大事兒,身為當事人,徐容察覺的並不明顯,但是作為旁觀者,她看的很清晰。
至於徐容發言會帶來的爭議,她倒是不在意,這完全符合當初制定的計劃,她也沒打算將他塑造成完美形象。
因為他是一個人,本身並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就像先前他在魔都,老往酒吧夜店竄,她也只問了下具體情況,沒做絲毫干預。
況且名氣必然要帶來爭議,一個頂級一線明星隨地吐痰和一個十八線藝人出軌,哪個對觀眾而言更有議論性和話題性,幾乎不需要判斷。
接下來要重新梳理計劃啦。
釋出會結束之後,徐容告別了一眾粉絲,跟靳芳芳打了個招呼,跟做賊似的,悄悄摸回了老家過年。
在飛機上,他將計劃又仔細捋了一遍,同時也設計了一套環環相扣的話術。
怎麼勸老人去京城。
可是事情後續的發展,卻超出了他的預期。
理由當然找的老人無法拒絕。
看孩子!
當然,勸說的時候他提的是先過去熟悉熟悉環境。
老人的腿腳雖然不大方便,但是一輩子過來,沒出過大力,在礦上的時候,也因為識字的巨大優勢,沒兩年就混上了隊長,因此的如今雖說上了年紀,可身子骨還算健朗。
話題是過完了年,大年初二,徐容在家壘雞窩的時候提起的。
不提不行啦,自打他進家門算起,老人已經第三次催他壘雞窩了,說是好養幾隻雞,下蛋吃。
這幾乎就明擺著告訴別提去京城的話,不然壘雞窩幹嘛呢?
老人聽完了徐容的話,兩條灰白相間的眉頭低垂著,笑著道:“等你們啥時候有孩兒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