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織網(第1/3頁)
章節報錯
十一月下旬,徐容帶著小張同學先行轉道魔都,進行了為期半天的《紙醉金迷》首映宣傳之後,回到了京城。
計劃總是難免錯生變化,在進家門之前,倆人的計劃是萬鈞十發,可是最終落實到具體的執行層面,只能成行千鈞一髮。
由此,徐容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詩經》有云: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寶器。
因為只淺嘗輒止,小張同學便哀怨地抱著他癟著嘴道:“腫了。”
眼下距離研究生考試還有一個月,距離過年還餘倆月,時間看似充裕,但是倆人都要忙碌起來了。
小張同學自不用說,考研是眼下的頭等大事。
徐容呢,等明年過完年一直到年底,已經提上日程的,就有三部戲,還都是男一,再加上估計很難推掉的畢業匯演,算下來,也就是四部戲。
大二大三的期末匯演他都因檔期衝突,未能參加,於情於理,畢業匯演都不能再缺席,畢竟大學只有一次,錯過了,也許是個不大不小的遺憾。
即使已經做了大概的計劃,並決定了有所側重,但是眼下他已然夠預料,明年估計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擠不出來。
《大明第一臣》
更為關鍵的是,按照現下的安排,明年也許很難抽出時間去考慮代言、商演之類的。
商演如今完全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一則來錢太慢,他有點看不大上,二來一般的實在太過掉價。
但是代言就不同了,那才演員號召力變現的主要渠道之一,他跟靳芳芳商量的計劃是,明年的代言,最好能在年前敲定,如果可以的話,連帶著把廣告也給拍了。
另外在用往年的考研試卷給小張同學大體的測試過後,他準備拜訪拜訪系主任和幾個老師,向他們請教一些大體能夠綜合考察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專業課知識。
再者,體驗生活也差不多了,他得開始著手進行小品的嘗試,先前在小張同學家時嘗試過幾次,效果不太理想。
也許一直都是理想的,因為足夠真實,只是跟他想象的有些出入而已。
再加上一些沒拜訪的親友,也得走動走動,這些關係,大多數時候都用不到,但是也得維繫,因為說不得什麼時候就得請人家幫忙了。
其中趙寶鋼是要著重照顧的,徐行的事兒,他還沒提。
在無聊反醒的時間裡,他也明白,這些行為和舉動,實在太過功利、現實。
只是他還沒萌生剃度出家的念頭,進而消除自身的慾望,也就必然需要現實一些、功利一些,縱然出家,還講“緣法”呢。
在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當中,最為主要的,還是作品的準備工作。
因為他相當清楚的一點是,他目前擁有的一切,無論名氣、財富、人脈之類的等等,都不過是他作品所帶來的附屬品。
幾屆四大小生已經並且正在生動地演繹著,當連續三五部作品泛不出水花時,所處的世界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個時候,人人都特擅長傳統的川劇藝術,變臉。
在小張同學家近兩個月體驗生活的過程中,他對角色的心象又進行了一定的修補,這本就是一個距離他自身比較近的角色。
但是並不完全重合。
角色是一個八零後,比他本身的年齡稍大兩歲,有責任感、性格溫和善良,驕傲,但是驕傲之下,也隱藏著一定程度的自卑。
另一方面,也具備著傳統教育下普遍應當具備的智慧和肚量。
徐容在仔細分析之後,認為自身和角色最大的距離在於自卑這一點。
這種品質,他過去曾經擁有,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隨著把同齡人拉的越來越遠,慢慢消失了,等他意識到時,只能於內心當中不斷告戒自己,不要膨脹、不能自大、保持謙虛。
再下一步的小品創作,其實早就已經開始。
比如每天和小張同學的吵吵鬧鬧,故事所要講述的就是八零後的婚戀觀,這點上,幾乎是重合的。
再者比如張記中對他的攻擊,正常情形下,應當暴起而擊之,再不濟,也決不能吃啞巴虧。
但生活不是武俠電視劇,策馬揚鞭、仇不隔夜,而多數的,還是時光匆匆將就將就,實在將就不了,就算了。
這就是他本身與角色的距離,不能不說是他本身的選擇,但同樣的,也是角色面臨此類的事件的選擇。
小品不是生搬硬套刻意為之,而是看準機會,恰逢其會的去深層次的感受角色的情緒。
這點,他在小張同學家已然有過深刻的體會。
在拜訪了幾位老師之後,徐容應了楊震勝釣魚的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