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體驗(第1/3頁)
章節報錯
吃完了午飯,各自休息了一會兒,徐容便來到了女生宿舍樓下,站在花壇前,一邊等著小張同學,一邊腦子裡思考著和她有關的事兒。
小張同學沒做穆晚秋的小傳,也沒有寫創作筆記。
她對規定情境的探究、對行適應選擇乃至於形體和心理的關聯性,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
小張同學的戲感並不算差,行動的適應性這塊基本合格,經幾場排戲,徐容就看出了端倪,可是她在角色的情感創造上,基本上處於本能狀態。
至於更進一步的以形體和語言來體現角色,反而好了一點。
因為天賦使然。
若是天賦爆炸的,如周訊那種,自然怎麼來都行,甚至行動的適應性選擇上也沒必要投入太多精力,當她構造了心象,剩下的靠本能演就完事兒了。
但周訊只有一個。
到了此時,他也明白了學校招生時看臉的原因,浮躁的大環境下,沒幾個學生會認真鑽研理論和技巧,而這種情況下,外形上更加出挑的,機會相對的也更多一些。
另外一方面,大環境影響的也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老師。
學校的老師,七成的都沒有實踐經驗,但是卻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員。
就像先前老師講的心象構造,他當初為了找到適合的方法,學習的時候參考了許多資料,如於是芝的《焦菊隱先生的“心象”學說》、《我演程瘋子》、劉長春的《茶館的舞臺藝術》中收錄的藍天野創造秦仲義的過程、李仁堂的《生活、技巧雜談》、呂恩的《我和蘩漪》、鄭榕的《扮演常四爺的一點體會》以及王尚信的《我演雷軍長》等等,在翻了這些資料之後,他同時對照著相關的影像資料進行分析比較。
最終綜合了一套自己用來比較順手的方法。
相比較之下,課堂上講的內容極為淺顯,只是講了一些相對籠統的理論。
這還僅僅只是表演上較為基礎的心象構造方面。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塑造完整的心象,只能寄希望於學生透過大量的實踐把缺失的理論給補上。
中戲出身的同行,說起學生時代,最記憶猶深且深惡痛絕的,就一件事兒,排戲。
四大大學,排四年戲。
而北電的學生,最咬牙切齒的,則是拖堂加課。
而由此產生的結果也是極為明顯的。
“徐老師。”
某一刻,小張同學蹦蹦跳跳的打斷了他的思考。
令徐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三個舍友也跟著過來了。
他瞧著跟著小張同身後尾隨似的楊蜜三人,問道:“你們,又湊巧了?”
小張同學雙手插在口袋裡,搖了搖頭道:“不是的,徐老師,她們想給咱們搭戲,我看啦,好幾場戲都得人幫忙走位置的。”
徐容瞥了她一眼,沒拆穿她的謊言。
在幾分鐘之前,宿舍當中。
當小張同學麻溜地穿好了衣服,收拾妥當之後準備出發之時,瞧著同樣穿戴整齊的三個室友,疑惑地問道:“下午沒課啊,你們要出去逛街嗎?”
袁珊珊上來摟住了小張同學的肩膀,問道:“曉斐,你說平時我對你怎麼樣?”
“挺好的啊。”
“那這樣,你男朋友能不能分享分享?”
“不行!”小張同學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哪怕她明明知道珊珊是在開玩笑,可是對她,她相當的不放心,因為這傢伙大一開學的時候就老在宿舍感嘆“徐容好帥啊!”之類的話。
袁珊珊苦著臉,道:“好吧,我承認,你家徐老師很厲害,今天中午的時候老師不是還說了嘛,有機會了讓我們跟跟他練習練習,曉斐,幫幫忙,帶上我們吧?”
楊蜜補充道:“而且你們排戲也要有人幫忙搭詞啊。”
小張同學只猶豫了一下,就點了點頭,誰讓她們誇徐老師厲害了呢。
徐容隱約地猜到了點袁珊珊三人的想法,也沒拒絕,表演要是那麼好學,也就不能稱之為一門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