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強,你是銷售出身,應該已經發現了,CPI Research目前最大的問題,應該是營銷能力不足。

IT公司宣傳時,不引用我們的報告資料,我們就沒什麼影響力。

但是,根源呢?

我感受到的是,我們的調研報告質量不夠,甚至很差,摻水太重了,很多資料,就是分析員打幾通電話,瞭解一點情況,然後編出來的。

當然,要說IDC和Gartner的調研報告有多精細,準確,那也不一定,重點是人家品牌力強,有行業公認的權威性。

我的想法不一定對,只是,我感覺,CPI Research一直忽略了CPI集團的資源優勢。

我們有整個行業最獨特的,也是惟一的全國性架構資源優勢,我們最強的地方,在於對IT渠道的瞭解,跟區域IT渠道商家接觸緊密。

IT公司,還有全國總代級的分銷商,現在對區域渠道商家的資訊需求很迫切。

去年,我就接到過好幾個IT公司渠道總監的電話,他們想在某個大區拓展渠道,包括地市級渠道,不瞭解,兩眼一抹黑,希望我們能夠推薦合作伙伴。

這,就是真實的市場需求。

CPI創立馬上10年了,到現在,都沒有建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IT渠道商家資料庫,我覺得,這就是你們CPI Research的任務,要下苦功夫,要跟地方分部合作,儘快建立起區域IT商家的基礎資料庫,然後定期更新相關資訊。

這些資訊,要準確,要豐富,要從一個條目之下,能知道一家區域渠道商比較詳細的資訊,優勢,特點,代理的產品與品牌,客戶資源,等等。

做到這一步了,什麼IDC,Gartner,在這個領域,都沒法跟咱們比。

在這個領域,CPI Research就是老大,而且能隨時滿足IT公司的需求,定製調研報告。

還有產品化的,一份報告可以賣給好些家IT公司的行業性調研報告。

另外,去年,我們做SMB專刊,馬上就成功了,今年還獨立成一個專案操作。

SMB資訊化這一塊,IT公司對市場和渠道資訊的需求依然很迫切,這同樣是我們CPI各地方分部的優勢資源。

SMB這一塊,CPI Research同樣需要建立起基礎的資訊資料庫。

做到這兩點,你們這個專案,就主要鎖定在這兩個領域,沒有任何調研公司,可以做出比你們更紮實更準確的調研報告。

所以,CPI Research需要聚焦CPI集團的資源優勢,然後去深耕細作,強化自己獨特的產品線。

偉強,你是銷售出身,又在地方分部工作過幾年,應該知道如何與地方分部去溝通,去協作。

需要我出面,找集團協調的,你儘管提出來。

前提是,你要有一個詳細的規劃,要有步驟去推進,在積累的過程中,還要去攻單,去贏得客戶的信任與口碑……”

鄭偉強有些興奮:“謝謝高總,你指明瞭方向,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高陽點點頭:“那就努力吧,業績都是靠團隊一起拼出來的。”

次日,高陽又分別找了全國版和SMB專案的廣告部負責人,溝通今年的業務推進等問題,鼓勵,打氣,給出自己一些方向性的建議。

這,便是高陽今年出任集團副總裁以來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