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彬恍然大悟:“對,高陽分析得很對,我在走訪一些賣太陽能熱水器的商家時,曾經問過,如果有一份刊登太陽能產品資訊的媒體,他們會不會看。

我得到的答案是,商家希望有這樣的媒體。實際上,太陽能熱水器品牌太多了,商家都不知道有多少廠家在生產……”

周文彬這麼一補充,所有人都明白了,畢竟大家都是做IT渠道媒體的。

孫成義道:“高陽,也就是說,我們要做出一份類似CPI全國版這樣的報刊,然後免費投遞給太陽能熱水器渠道商家?”

高陽道:“是的,只要我們做出這樣一份媒體,印刷五六千份,準確派送到商家,還有品牌廠商手中,那麼,拉到廣告是很容易的。

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這份渠道媒體做到一定階段,還可以再做一本雜誌,主要內容是產業發展趨勢、產品研發方面的熱點、技術發展趨勢等等,偏專業一點,類似於一份行業權威期刊。

但主體仍是面向渠道商家的這本刊物,要做到每週一刊。

雜誌完全可以每個月出一期,做成月刊,情況再好一點,可以做成半月刊。

第三步,因為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單一,科技含量不高的屬性,它沒有出現像電腦城那樣的行業大賣場,我們作為媒體,可以組織渠道論壇、行業論壇甚至展銷會等活動。

活動這一塊,潛力是非常大的。

等這個行業的終端商家發展到在鄉鎮普及的程度,我們在活動這一塊,一年做出一兩個億的業績都沒多大問題。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在這個行業有足夠的影響力,五到十年,我們一年的營收,甚至可以做到三四個億的,因為我們是一家獨大,幾乎不可能有競爭對手。

到時候,這個行業的品牌廠商,包括上游的代理商,在渠道推廣甚至市場推廣方面,會對我們形成依賴……”

聽高陽這麼一分析,眾人既驚訝又興奮。

高陽端出了好大一盆雞血啊。

大家都是做媒體的,一思考,都感覺高陽的分析邏輯沒什麼毛病。

這個行業潛力確實很大,就看怎麼做,怎麼執行了。

高陽講這些,還真不是吹牛。

前一世,他就見過這樣一份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媒體,而且絕對的一家獨大。

老闆本來是賣太陽能熱水器的,後來突發奇想,從給印製行業產品宣傳單,投送給商家開始,慢慢做起來的。

這份媒體,還是從2004年開始起步的,2009年,媒體廣告收入就做到了接近兩個億,辦展會等活動收入,還有兩個多億,五年時間,就做到了四個多億。

高陽現在搶先做這個專案,身邊還有一夥做行業媒體的專業人士,如果做不到人家這種程度,那乾脆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CPI集團,今年9月是創刊十週年,當初,馮老闆開始創業時,也是從到電腦城蒐集商情資訊,做成商情黃頁,然後免費派送給商家,才開始起步的。

高陽規劃的這份太陽能行業媒體,比CPI創業時,更容易起步,更容易快速成功。

因為資本,人才,都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