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陽的分析,吳博首先疑惑道:“高陽,你剛才推算,這個行業10年之內才可能發展為一個500億級的市場,然後整個行業一年的廣告費用也就15個億。

為何認為我們做一家行業媒體,能一年做到2億左右的業績呢?

IT市場這麼大,現在做得最好的計世集團,一年也就是四五個億。”

高陽笑道:“吳老師,正因為IT市場很大,所以才養活了全國上百家的IT媒體。

計世創刊很早,80年代就有了,而90年代才創刊的CPI,今天依然能做到1.6個億。

而有些月刊類的IT雜誌,一年的廣告收入可能只有幾百萬,它的雜誌能賣出幾千冊,一樣能夠活下來。

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就不一樣了,跟IT市場相比,它的規模很小,但現在也是百億級市場,一年有3億左右的廣告投放需求,是正常的推測。

而且,目前還沒有一份行業性的專業媒體,完全是一片空白。

這樣一個市場,如果我們搶先做出一份專業媒體,並且快速獲得影響力,那麼,後來者就會很難追上。

更重要的是,這種規模的行業市場,容不下幾家行業性媒體,因為養不活幾家媒體。

現在,整個行業一年3億的廣告推廣經費,可能行業媒體能分到的,也就是4000萬的樣子,我們只要做得好,可以迅速做到兩三千萬。

第二家進來,還可以活,第三家進來,就活不了……”

“不錯,很有道理。”吳博做了十幾年媒體,馬上就明白了。

一個消費行業的品牌廣告投放,這個年代,電視臺、電臺和大眾類報紙是首選,然後還有戶外,牆體,公交車,終端商家店招,等等。

像IT這樣專業的行業,IT媒體,也就能佔到IT公司投放廣告的40%左右份額。

IT產品因為科技屬性強,需要的專業知識比較多,市場又足夠大,所以IT專業媒體才會這麼多。

方建等人,也很快明白過來,好像是這麼回事啊。

吳博又問:“高陽,那你準備怎麼做這個行業的媒體?”

高陽道:“其實很簡單的,就是複製CPI全國版的模式,做一份渠道媒體給賣太陽能熱水器的商家看。

一個新興的,快速成長的行業,而且是一種單一產品,品牌廠商首先爭奪的不是使用者,而是渠道商家。

現在,文彬考察發現,全國的太陽能熱水器商家,大概就幾千家,我估計,很快可能就有上萬家了。

全國加上縣級市,有五六百個城市,1600多個縣,鄉鎮大概有4萬個左右。

因為太陽能熱水器這個產品,重點是面向農村使用者的,所以,幾年之後,估計全國一半左右的鄉鎮,都可能出現賣太陽能熱水器的商家。

到時候,全國可能就是幾萬個商家。

現階段,我們只要做出一本面向太陽能熱水器商家的媒體,印刷5000份,投遞到位,品牌廠商肯定願意投廣告的。

我們不可能做出一份行業媒體,將讀者定位於以農民為主的產品使用者。

太陽能熱水器不像IT產品這麼複雜,商家給使用者安裝好,使用者直接就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