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血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1/3頁)
章節報錯
魏太和五年(231年七月,長安,未央宮。
曹睿高坐於大殿之上,下手站著四個人,正在激烈地進行爭論。
豫州刺史王凌環顧眾人,拱手進言道:“今馬謖率六萬兵馬進入關中,攻城掠地,如入無人之境。眾將震恐,莫能與敵,還請陛下速速召回大將軍司馬懿,先解關中之圍,再復隴涼故地。”
延壽亭侯高柔緊隨其後拱手道:“王公此言差矣!現在召還大將軍,豈不是將隴右五郡拱手相讓?我認為應當由曹爽將軍總領關中八萬兵馬,與馬謖決戰,再令司馬師從後策應,若能戰而勝之,將之逐出關中,隴右地區必將失而復得。”
中護軍,關內候蔣濟連連搖頭反對:“曹爽雖為故大將軍曹真之後,卻沒有曹真那般卓越的軍事才能,斷非馬謖之對手。況且敵軍遠來,利在速戰,我軍當利用關中險要的城池和人多勢眾的優勢與之周旋,據守以待時變。’
潁鄉侯、衛尉辛毗拱手道:“蔣公言之有理,老臣附議。”
王凌反駁道:“敢問蔣公,變從何來?”
蔣濟輕輕吐出兩個字:“東吳!”
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君不見昔日關羽覆滅之事乎?’
辛毗附和道:“蔣公高見,老臣附議!”
聞言,高柔神色一動,閉口不語。
老匹夫,怎麼哪都有你?.王凌沒好氣的瞥了辛毗一眼,繼續質疑:“今吳蜀為盟,二帝並尊,共分天下,焉能離間?’
蔣濟哈哈一笑:“不試試,怎麼知道行不行呢?’
王凌冷哼一聲:“縱是能夠離間吳蜀聯盟,那諸葛亮是何等樣人!豈會不防東吳?孫權想故技重施,重現偷襲荊州一幕,怕是沒那麼容易吧?!”
辛毗結過話頭:“王公,孫權攻蜀無論成與不成,於我大魏都是百利而無一害啊。吳蜀一旦開戰,我便可調回南線兵力,全力攻打蜀漢。屆時區區關中之圍,豈不翻手可解!”
“甚至,在魏吳兩國夾擊之下,滅蜀也不是一件多難的事情。’
王凌沉默了一會,追問道:“公欲何言以說之?”
蔣濟微微一笑:“他蜀吳可以二帝並尊,共分天下,我大魏也可以啊。”
“今可差一能言善辯之士出使東吳,許孫權以劃江而治,共分天下之利。言明滅蜀之後,川、漢二地歸吳;隴、涼二地歸魏。想來,那孫權應該是會意動的吧:
“蔣公高見,老臣附議,附議!”辛毗又刷了一波存在感。
&ngt!
牆頭草,應聲蟲,無恥老賊!嗬~推!....王凌狠狠地瞪了辛毗一眼,扭過頭去。
嘴上雖然仍舊不太服氣,但心裡不得不承認,這個計策.
真特麼毒啊!
曹睿一直坐在那裡,靜靜地聽著手下這幾位重臣爭論,一言不發,但他心中卻思緒萬千.
涼州之戰慘敗後,曹魏對蜀國擁有形勝優勢盡失,不得不將西防東攻的戰略調整為東防西攻,將目標轉為收復廣袤的涼州地區。該地區位於帝國西北,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關係複雜,善出精兵,盛產好馬。
失去這一地區,對曹魏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
但不等曹魏籌備反擊,蜀漢的後續攻勢就來了。
此刻,曹壑對之前延續了先帝曹丕的“西防東攻”戰略決定非常後悔,認為正是這個決定,給了蜀漢東山再起的喘息之機。
而此時再去和強大的蜀軍硬碰硬,顯然是不智之舉。
所以,無論是王凌的撤軍提議,還是高柔的決戰策略,都是下下策,只有蔣濟的“離間計勉強合意。
其理由有三。
第一,王凌所提出撤兵策略相當於飲鴆止渴,先不說讓司馬懿撤軍回來之後能否將馬謖逐出關中,首先這一撤軍,就等於拱手送出了隴右地區。之後再想奪回來,可沒那麼容易。
第二,曹魏君臣對馬謖的軍事能力產生了嚴重誤判,此時再聚兵出戰已成下策。
最初,曹魏君臣都以為只有五萬兵馬的馬謖難以突破陳倉防線,但最後的結果是,馬謖輕鬆突破兩道防線,魏國駐守在斜谷及陳倉的兩萬兵馬全軍覆沒。
這樣一來,蜀軍攜連戰連勝之威,兵鋒銳不可當,與其正面作戰的難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