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五天的等待,蕭關已經聚集了五萬魏軍,整個關中地區,魏軍數量已經達到十三萬之多。

由於馬謖並沒有做出進一步的攻擊行為,司馬懿也隨之選擇靜觀其變,仍舊統率著十萬兵馬,據守天水、安定二郡。

且因為收縮防線的關係,諸葛亮拿司馬懿沒有任何辦法,反而因為雙方兵力相等(十一萬對十萬,諸葛亮控制的地盤五倍於司馬懿(九個郡對兩個郡的關係,蜀軍在兵力部署上難以兼顧到方方面面。

簡而言之,力度還不夠。

隴右局勢仍舊不明朗。

這種時候,就需要一個破局者。

而諸葛亮能夠寄於期望的,只有馬謖。

北原城上,馬謖操著手走來走去,愁得腦細胞大片大片碎裂。

現在的局面,只能靠他自己,模擬器已經幫不到什麼忙了。

關中平原遍地都是城池,每走個三五十里就會看到一座城池矗立在要道之上,這種格局讓很多兵法策略都沒什麼用。

唯一有用的策略是:一個城池一個城池打過去。

但一來攻城利器沒有隨軍帶來,二來馬謖向來都秉持著“不攻城主義”,所以目前能施展的手段不多。

要麼向東攻略諸城,圍城打援,逼迫長安周邊的軍隊來送人頭;

要麼向西,兵臨蕭關,與司馬師決戰,伺機擊敗或吞掉這五萬魏軍,進而逼迫司馬懿從隴右撤軍。

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馬謖絞盡腦汁搜尋著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在關中地區展開的每一次戰爭,試圖從中尋到靈感,繼而生出妙計。

還別說,很快就被他想到了一個案例。

歷史上在關中爆發的戰爭有很多,但

只有韓信偷渡陳倉之後的行動與馬謖今時今日的局面最相似,最有參考性。

公元前207年,楚軍大將項羽在鉅鹿大破秦軍,秦國勢力在諸多起義軍的圍攻下被殲滅殆盡。次年,劉邦的大軍開進咸陽,秦朝滅亡。項羽消滅秦國之後,被諸將擁立為西楚霸王,而項羽也把起義軍的將領們分封到各地稱王。

項羽想要獨霸天下,唯一的勁敵便是劉邦。為此,項羽採用范增之計,把巴、蜀以及漢中三個西邊的偏僻郡縣都封給劉邦,來削弱劉邦的勢力。同時,項羽還把關中之地分成三部分,分別封給秦國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由這三人鎮守關中,便徹底阻擋住了劉邦往東的發展之路。

而劉邦到達南鄭以後,馬上開始積極地招兵買馬,儲備糧草,準備東征。第二年秋,劉邦覺得漢軍兵強馬壯,在丞相蕭何的建議下,拜韓信為上將,請他謀劃出兵東征的事。

韓信告訴劉邦,想要和項羽爭奪天下,首先要反攻關中。然後他又為劉邦仔細分析了楚、漢兩軍的形勢,建議他馬上實施還定三秦的準備,這便是著名的《漢中對》的由來。劉邦聽後,非常欣喜,馬上按照韓信的建議進行準備,展開北伐東征計劃。

為了能夠順利拿下關中三秦,韓信決定使用惑敵之計。他命令樊噲、周勃等漢軍大將去修理之前燒燬的棧道,而韓信自己則率領大軍偷渡到陳倉,對關中的秦兵展開奇襲。

樊噲、周勃接到命令後,率領大隊人馬前去修理棧道。但被燒燬的棧道有300餘里,地勢非常險要,修理起來頗為困難。剛開始沒幾天,就有十幾個民夫在修理棧道時摔死了。

劉邦修理棧道勞師動眾的訊息,很快關就傳到了漢中諸侯的耳裡。

雍王章邯聽說漢軍準備修理棧道東征,他根本不以為意,因為想要修理幾百裡的棧道,定然會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到時,漢中民生哀怨,漢軍可謂是不攻自破。即使到時漢軍有能力攻過來,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他們憑藉堅固的城池,要打敗疲憊的漢軍輕而易舉。所以,章邯依然每天作樂,並沒有採取任何防禦準備。

就在章邯被漢軍蒙在鼓中時,韓信已經率領漢軍精銳悄悄透過陳倉故道,突然對陳倉城發起攻擊。陳倉守軍被韓信打了個措手不及,慌忙棄城而逃。

章邯接到陳倉戰報,甚是震驚,他以為戰報有誤,正要派人前去探聽,沒想到陳倉的敗兵已經逃了過來。

另外兩個諸侯司馬欣和董翳看到漢軍來勢洶洶,兩人均不敢應戰,只是據城堅守,更不用說去救助章邯了。而項羽正在關東和田榮交戰,根本抽不開身。章邯面臨著孤立無援的局面。

此時,韓信揮軍追殺到廢丘(扶風郡槐裡縣,在一片高地上安營紮寨後,命人堵住廢丘附近的一條河流。時值秋汛期,河水上漲,廢丘地勢低,很快城池就被大水淹沒,廢丘城內一片混亂。而章邯自知難以抵擋漢軍攻勢,倉皇率軍出逃,不久死於亂軍之中。

接著,韓信率領漢軍迅速掃平關中殘餘敵軍勢力,關中守將們紛紛豎起降旗。韓信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一舉平定三秦。

韓信平定三秦奪下關中的過程,雖然過於輕鬆,但足以給馬謖相應的啟示。

那就是向東,破城略地,摧毀魏人的膽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