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滯留在太原境內的五千鮮卑騎兵在柯比能的配合之下襲擊了魏國太原郡治晉陽,然後象徵性的攻打了一陣,丟下百十具屍體,趕在魏軍出城反擊之前就匆忙撤退了。

鮮卑人的這一次軍事行動並沒有撈到任何實質性的收穫,反而還暴露出攻城能力低下的問題。

這次襲擊的訊息很快被送到了魏軍主將秦朗和副將畢軌面前,兩人對視一眼,均是喜出望外。

大批鮮卑兵馬在太原郡出現,就意味著柯比能麾下目前僅剩一萬騎兵,即使加上留守鮮卑大本營石城的兩萬兵馬,也不過才三萬人馬。

這點兵力,讓將帥二人都看到了一戰徹底擊潰柯比能部的希望。

優勢啊!

畢軌擊節叫好,事情正如他所料,柯比能果然把一部分兵馬留在太原,伺機而動。

“將軍,此地距離石城僅五十餘里,勝利在望。現在,即使那柯比能主動向我大魏表示臣服,將軍也應該予以拒絕。”

秦朗點點頭,表示贊同。

大軍都開到這裡了,當然是先打過再談論其他。

雖然只是首次掌兵,但是他態度謙和,行事低調,舉止沉穩有度,沒有沙場老將那種執拗固執的毛病。除了第一天和畢軌發生過爭執,之後這些天,兩人再沒有紅過臉。且秦朗談吐不凡,儀表堂堂,這幾天來,已經漸漸贏得了畢軌的好感。

在兩人軍事目標達成一致之後,軍中大多數事務都是由畢軌做主。要知道,秦朗才是主將。

在秦朗的有意謙讓之下,將帥一片和睦,軍隊士氣高昂。這氣勢,完全是一支即將迎來大勝的強軍該有的氣勢。

………

石城。

鮮卑人的大本營裡遍佈著歡快的氣氛,馬謖與柯比能對席而坐,聽著一個極力反戰的鮮卑長者講述一個很有哲理的故事。

他鬚髮皆白,雙目充滿了看破一切的智慧。

他的故事是講給柯比能聽的,也是講給馬謖聽的。

很久以前,有一個非常英勇善戰的草原部落首領,他的國家在又一次被大國攻打,勒索之後,打算舉全族之兵,奮起反抗。

然而族中幾個德高望重的長者告訴他: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小國與大國為鄰,吃虧才是常態!

首領曾經對這句話深以為然。

結果,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忍耐和謙讓,居然成了大國變本加厲,得寸進尺的藉口。他的部落被勒索的次數更多了,數目也更加的巨大。

以前大國只是勒索一些皮毛,牛羊,馬匹。現在居然要抽調他們的年輕族人去從軍,幫助大國去打仗,撲滅各地的叛亂,侵略其他的國家。

這讓首領有些忍無可忍。

於是,首領召集了族中所有勇士,拿起武器,開始對大國反擊。他的族人們同仇敵愾,英勇善戰,視死如歸,每一次戰鬥都奮不顧身勇往直前,打的強國心驚膽顫,節節敗退。

雖然在戰爭的過程中,首領計程車兵死傷慘重,但是,大國計程車兵死傷更慘重,傷亡數是他們的二倍、三倍,乃至四倍。

首領計程車兵陣亡了一萬人,沒關係,大國的軍隊已經陣亡了好幾萬,城池也丟了很多座。

戰爭一直繼續,首領的地盤越來越大,威望越來越高。大國也被打怕了,不但再也不敢勒索首領的部落,還巴巴的遣使請和。

只是,成為贏家的首領站在奪過來的巍峨城牆上,看到的卻是空蕩蕩的城池和老弱婦孺——他部族裡所有壯丁,幾乎都打光了。

首領覺得自己贏了,自己的部落也終於站了起來,傲立於強國之林。可是德高望重的長老們卻再一次滿臉苦澀的告訴他——國無大小,好戰必亡。

首領對此嗤之以鼻,接下來,他用更加暴烈的手段回應了每一個敢於挑釁他部落的敵人,把他們打到跪在地上叫爺爺。

直到有一天,首領忽然發現,部落周圍遍佈著一群聯合起來的敵人,虎視眈眈。而他的部落,則面臨著隨時滅亡的風險――因為之前為了保持族人的純粹性,他的大軍每到一地,都是隻奪城池,然後驅逐當地的其他族群,而不是將他們吸收到部落裡來。

他打遍天下無敵手,敵人從最初的一個,變成了現在的無數個。

部落並沒有變得更加強大起來,反而比以前更衰弱了。

首領終於意識到,一味的揮拳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從此,首領就學會了放下拳頭,以理服人。不過,偶爾的時候,他還是習慣性的拿起拳頭,對不聽話的對手揮舞一通,而這種方式顯然就比以前的方法好了很多。

首領的敵人在逐步減少,部落重新變得有生機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