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北虜(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方搖了搖頭,又點一點頭:「李郎中,南北兩家的生意往來是一回事,但有些彼此的評價,沒必要因為生意而作假。放在我大宋軍民百姓眼裡,你們縱然有漢人的身份,卻是五代時狼虎之兵的後裔,是兇橫殘暴的武夫當權。你們不是北虜,誰是?」
「武夫當權,就是虜?」李雲啞然失笑。
他指著自己的鼻子問道:「我便是武夫出身,如今蒙陛下所賜,手頭多少有點權位。我是虜麼?」
他又指尹昌:「南京尹留守,讀過濟南府的州學,文武雙全,奈何現在手裡帶著幾萬兵馬……他是虜麼?」
「武夫當權,就是虜?」
李雲又點了點趙方:「趙大使,你手中的權柄如何?你手下那些驕兵悍將的權柄如何?你身後這個姓孟的小夥子,應當是你很看好的年輕人,再過數年,他會踏上仕途麼?他會掌握權柄麼?到那時候,他是虜麼?」
趙方也笑:「李郎中,你明知道我是什麼意思。我皇宋有皇宋的忌諱,有不可逾約的是非。這上頭,何必去糾結。」
李雲還是冷笑了幾聲,隨手拿了桌上一盞酒水,仰脖子一飲而盡。
其實較之於兩家合作的利益,區區一個屯田區的命名,確實不是什麼大事。
平虜云云,固然有點輕蔑;大周設在南京路的軍鎮或曰鎮南,或曰平南,一樣的虎視眈眈。
何況以大宋一貫以來的脾性,嘴上說著什麼平虜掃北,也就只在嘴上說說。從八十年前矢志恢復河山的嶽爺爺算起,當真把這個目標落到實處的人,從來都沒有好下場。開禧北伐失敗以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所有人的心都寒了。
但李雲偏要糾結一下,皆因糾結了以後,能讓尹昌這種滿心以為宋人軟弱的邊疆重臣搞清楚,宋人對大周真正的心結在哪裡。
大周這些年來,花了這麼大的力氣滲透南方,拉攏南方的諸多貴戚重臣,安排了無數一同發財的渠道,尹昌因此覺得,己方一旦動手,必能摧枯拉朽,但大周的中樞卻有一種觀點是:如果起兵南下,很可能遭到宋人拼死反抗。
趙方沒有正面回答李雲的責問,但他的話就告訴了眾人,這原因在哪裡。
站在大周的角度,大周朝的建立是在女真本族的武力急劇衰退時,由漢人的武力繼之而起,進而取而代之的結果。大周立國的根本,在於原本屈身於底層,卻實際上群英輩出的漢兒鷹犬。大周朝無疑是個漢人政權,而且是一舉推翻金虜百年統治,恢復漢家江山的正統政權。
早前有人認為,大周朝裡留用了許多女真和契丹族的臣子,就算為了優容他們,朝廷也不會刻意強調這一點。但數年下來,朝廷雖不刻意強調,隨著禮儀、體例一點點完善下來,很多事情早就不言而喻。
大周的臣子們無論是漢兒還是北族,全都認可漢兒們在這個政權中的核心和主導地位,很多女真人已經開始把女真姓氏改為漢姓,刻意擺脫自家女真人的身份。契丹人對此,倒沒有什麼心理負擔,但幾個比較知名的契丹大族,都因為當朝宰相耶律楚材的號召,在文治上頭很下了功夫。在新朝科考中,連著湧現了好些溫文儒雅的學士。
對這等諸族俯首稱臣的局面,女真人和契丹人們有自己的解釋。
最主流的一種,依然出於耶律楚材之手。說的是漢家本為中原之主,自漢唐以來就是各族的兄長和共主,過去這些年太阿倒持,主要是因為南朝宋國的趙官家們一代代都是廢物,生生把漢人的地位給搞砸了。
直到定海軍郭節度繼五代時郭周之業,以手中強兵猛將橫掃中原,連北方的蒙古大汗都不是對手,這樣一支兵馬,自然不可能屈居異族之下,也難免有仇的報仇,有怨的報怨。
大
周取代打進的過程,難免要殺人,難免令原本高高在上的人身受痛苦,但各族且受著。皆因這是撥百年之亂,反於千載之正,合情合理,合乎大勢所趨,袞袞諸公不可不察也。
這種說法,既給了異族一定的體面,也實實在在地重申了大周的武力強盛,提醒北族各部,向強者俯首是他們本來的傳統。所以,這說法傳播得非常之快,接受的人群非常之多,儼然將成為官方正統,要載入史冊了。
放在大周境內,這種說法之下唯一吃虧的,就是南朝宋國趙氏官家的風評持續被害。除了那位一條杆棒打下四百軍州的開國太祖皇帝倖免,太宗、真宗以後一代代皇帝都被貶低成了廢物和蠢貨。尤其是丟棄北方和中原疆土,使億萬百姓淪入異族之手的那幾位,最近都有專門嘲笑他們的院本在演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