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定製(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六總管的勁兵猛將,全都歸於郭寧直轄,其下屬蔭戶數量今年內就將迅速充實到十五萬戶以上。另外,韓煊的遼海防禦使頭銜不變。
在六總管、二節度以外,諸州皆設都指揮使司。各州都指揮使與節度使一般,統領地方的鎮防軍,但通常不會成建制地調動出戰,受宣撫使提舉趙決的監管。
作為後備兵員所出,各州都指揮使主要負責練兵、屯田和治安,也就是合併了地方軍州長官下屬都巡檢使的職責。
此前萊州都指揮使是靖安民兼任,史潑立負責具體事務,而在登州和寧海州兩地的都指揮使,分別是馬豹和郝端。
鎮防軍的待遇要比野戰軍差很遠,本來很少有配足蔭戶的。這一回,趁著地盤的大大擴張,郭寧從登萊三州露出抽調出了鎮防軍萬餘,充實到諸多軍州,同時將蔭戶也大致配齊了。
至於這一塊的具體安排,郭寧事前交託給了駱和尚、汪世顯、趙決和史潑立等人商議,四人已經拿出了方案。
當下郭寧在山東、遼東兩地,合計控制了十七個軍州,便有十七個都指揮使。各部的兵員數量有多有少,大致在五百到千餘,隨著對地方控制的深入,將會陸續擴充到兩千人上下。
郭寧近來漸漸覺得,要承擔方面之任,僅靠勇猛善戰不行。所以他特意指示,今後野戰軍中在都將一級的軍官如果再要提升,必須經過各州都指揮使任上的鍛鍊,待有了獨當一面,處置諸多瑣碎事務的經驗之後,才有資格調入野戰軍,成為兵馬總管的左膀右臂。
因為有這個指令,此番隨李霆在莒州、密州一帶立功的高歆,郭寧麾下的親衛首領董進,還有張阡、張惠、郭阿鄰等人,都在這一撥放了出去。
這幾人都是早就被郭寧關注的後起之秀,所以派駐的方向,也有講究。
比如高歆和立足密州膠西榷場的海商章愷、周客山和趙斌那一撥熟悉。所以這會兒被調到了海州,正好可以照顧到當地的完犢村,也就是海商們新設的據點。
而張惠和郭阿鄰都是猛將,故而駐在了棣州和淄州一帶,正好繼續肅清李全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郭寧的本部親軍、六總管的野戰軍、二節度、十七都指揮使司的兵馬,眼下合計將近七萬人。其中,精兵和尋常士卒各半。
這些兵士的親眷家屬,再加上近期將會納入體系的蔭戶人丁,大約佔了當下山東東路戶口的八成以上,這便是郭寧的基本盤,其相應的戶籍、保甲歸屬也都在火急編定。
移剌楚材說到這裡,郭寧隨口問道:“總的戶口數字出來了麼?聽說,大家這陣子忙得得焦頭爛額了?”
移剌楚材尚未言語,坐在身側的一個年輕人緊張過頭,猛然跳了起來。
他結結巴巴地道:“數字已經出,出,出來了!”
這年輕人,便是先前杜時升從中都舉薦來的算學人才李冶,字仁卿。
李冶之父李遹,是杜時升的老友,但因為曾在胡沙虎手下任推官,現被削職為民。李冶來到山東之後不久,就成了移剌楚材須臾不可或缺的助手。
此番戰後,有關人丁、戶籍、田畝、糧秣、物資乃至各州礦產分佈、商業流通、軍府錢財出入的巨量資料匯總,也都是李冶帶著人在處理。
郭寧記得,前陣子看到的李冶,還是個面板白皙,有些文雅的青年。這會兒見他,卻覺臉色更白了,還多了兩個黑眼圈,乍看便如一頭餓瘦了的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