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定製(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郭寧既然控制了整個山東東路,他麾下的將士們,順理成章就該有拔擢升賞,其實這件事情,很多人都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私下裡也有人勸說郭寧,到了這程度,其實不必再顧忌那個中都朝廷,真要和中都朝廷翻臉了,且不談遂王如何,或許可以和南朝宋人聊一聊,以便多一條進退周旋之路。
對這一類的建議,郭寧全都充耳不聞。
心再大,也得有實力作支撐,郭寧很清楚己方的積累還遠遠不足。再這時候貿然去搞什麼大動作,到最後無非成為第二個紅襖軍,為後世所笑。
何況中都朝廷抵在北方,實為對抗蒙古軍的第一道防線,按郭寧的想法,除非自己能夠摧枯拉朽統合域中,否則中都的力量不僅不能削弱,還得加強。
所以,控制山東東路以後,廣積糧,高築牆的策略依然不變。
郭寧依然考慮著,從中都朝廷手裡,攫取出足夠的名分。以眼前局面來看,憑此名分,再加上定海軍的實力,足以穩定對山東東路的控制,而部屬們也可以由此稍稍領悟主帥的意圖,不至於成天把肚子裡那些喊打喊殺的粗鄙之語把了出來,引起混亂。
站在皇帝的角度,他對郭寧的提防是真,卻缺乏制約的能力,而郭寧想要些名分,並不為難。
畢竟去年蒙古局圍城的時候,皇帝在中都城裡一口氣封出數百個勐安、都統,以至於朝廷名分這種東西,越來越不值錢了。在可見的未來,皇帝一定會像開閘洪水那般,將官位滿天亂撒,以求在其徹底一文不值之前,換回儘可能多的利益。
所以,代表郭寧駐在中都的杜時升行動了起來。恭恭敬敬遞上了一份長長的奏摺。
奏摺裡,郭寧首先聲稱自己與朝廷河北大軍配合,殲滅了紅襖軍諸部,收服了淪陷於賊寇之手的十餘個軍州,在此期間立功的文武官員名錄附後。
隨後又說,因為各州荒殘,文武俱缺,殊乏治理之人,我覺得部下某某等,奇才絕力可堪重用,遂盡公舉薦,請朝廷授他們以某某職務,以副皇帝求賢之意。
待到這嘴臉醜惡的一篇奏書寫到末尾,又提了句:既然戰事告一段落,原本緊急中斷的海上糧食貿易,也可以恢復了。
奏書上達天聽,自然引起了皇帝惱怒,據說當時皇帝飛起一腳,就把奉上詔書的內侍踢飛了,當天上朝的時候,還莫名其妙地痛責了好幾個官員。
但脾氣發過以後,皇帝還是皇帝,爛攤子也還是爛攤子。終究胥鼎出面斡旋,而皇帝派了親信的近侍局奉御完顏斜烈,與杜時升狠狠打了幾次嘴仗。
嘴仗的結果,當然有得有失,但對郭寧來說,已經足夠滿意了。
“這陣子天氣越來越冷,中都朝廷隨時將面對蒙古人的行動,所以並不敢和我們長久折騰。之後從中都調入山東的地方大員不會很多,幾個特別重要的軍職,已經掌握在我們手裡了!”
郭寧環顧眾人,把一摞文書往桉几上拍得啪啪作響。
“今日召各位來,就是要把山東東路的文武官員任命,和軍政制度,一氣全都定下。不過,這些任命,都講究因地制宜,祛除矯飾,具體的職位名稱和許可權,或按大金的制度,或有參雜前代舊例……”
說到這裡,郭寧似笑非笑,帶著點輕蔑語氣道:“至於朝廷給你們封的職務,或者相符,或者略有差異,還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文武散官官階,都不必單拿出來說。相應的公服儀仗,回頭直接送到你們家裡。各位實在喜歡,就關起門來,擺個架勢自己看,莫要拿出來吹噓,更不要仗著朝廷給的東西,在將士們面前拿大!”
這個道理,在場眾人全都明白,當下一陣鬨笑。
郭寧提高點嗓音:“怎麼樣?有沒有問題?”
“宣使放心!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