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生那個假設Vaporwave遊戲平臺真的做起來能賺多少錢的問題。

說沒人能回答,其實不夠嚴謹。

林瑤就能回答。

畢竟她前世有個活生生的例子。

大風吹錢來的g胖就是那個例子……??

但能回答歸能回答,Vaporwave遊戲平臺跟steam比,還是差了點意思,對於這點林瑤有自知之明。

現在的Vaporwave遊戲平臺,頂多算是個啟動自家遊戲的‘戰網’,然後再加了個青睞之光計劃。

而青睞之光計劃中的遊戲又跟林木工作室高度繫結。

所以四捨五入, 其實Vaporwave遊戲平臺就是林木工作室的‘戰網’。

不過好在這種情況,隨著青睞之光計劃遊戲《旅程》的發行,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有遊戲找上門來要在Vaporwave遊戲平臺發行了。

這些遊戲跟林木工作室關係不大,既沒有繫結林木工作室,又是主動找到林木工作室的,算是個非常明顯的進步。

但進步歸進步。

林瑤也沒有被衝昏頭腦。

什麼遊戲都接受上架。

現在Vaporwave遊戲平臺還是嬰兒期,魚龍混雜各種遊戲丟上平臺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等Vaporwave遊戲平臺真正有steam這樣的體量, 倒是沒有關係, 林瑤甚至可以採用直接發行的模式,因為玩家會自己找到想玩的遊戲。

但現在這麼做,就是找死,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政策,要是出現一些敏感題材,直接就GG了。

另一方面則是名聲。

現在Vaporwave遊戲平臺主打的就是一個精品。

無論是網遊還是單機,名聲都不錯,這要放進一些品質不過關的遊戲,那就是砸自己家的招牌。

所以林瑤雖然很想, 非常想,特別想直接接受所有想要登陸Vaporwave遊戲平臺的遊戲, 以充實遊戲庫,發展一波。

但最後還是硬生生忍住了。

前期還是名聲和培養玩家習慣最重要。

所以對於那些想要登陸Vaporwave遊戲平臺的遊戲,她採用了稽核制。

為此她特地讓牧婉清擴充了一個部門, 專門負責稽核送來的遊戲,並且為新部門建立了一套遊戲推薦上架的規則, 最終稽核還是她本人。

這麼做代價不小。

至少工資支出就要多出不少。

她也會變得比以往更忙。

但穩最重要。

可這麼做好處是有了。

但壞處也有。

那就是Vaporwave遊戲平臺要被迫放慢腳步了。

遊戲庫遊戲不夠多, 也就意味著遊戲平臺的使用者增長會放緩, 因為遊戲平臺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遊戲。

但現在因為《旅程》的發售和產生的熱度,剛好給Vaporwave遊戲平臺引了一波流。

就這麼放緩腳步,林瑤有點不甘心。

所以她想要一個辦法。

一個解決目前狀況的辦法。

……

林木工作室在方正大廈的新會議室,比以前的那間會議室寬敞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