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乾德六年(第1/5頁)
章節報錯
神京城,驛館——
劉禎此刻已經與孫女落座在二層的廳堂中,在僕人的侍奉下品著香茗。
一個老僕快步進得屋中,看向劉禎,道:“老爺,譚閣老來了。”
劉禎這邊廂,放下手中的一隻青花瓷的茶盅,起得身來,道:“我前去相迎。”
劉禎自也知道譚節之名,或者兩人同為封疆大吏,早就互相聽聞對方的名姓。
“譚大人。”劉禎向著譚節行了一禮,開口道。
譚節臉上笑意繁盛,說道:“劉老大人,這一路舟車勞頓,辛苦辛苦。”
劉禎伸手相邀,笑了笑,低聲道:“譚大人,外間風大,你我一同進屋敘話吧。”
兩人進入廂房之中,在一方漆木几案旁落座下來,少頃,一個僕人端上香茗,然後轉身離去。
劉禎道:“譚大人在南京為朝廷輸送漕糧,辛勞有功,老朽在浙江之地也有耳聞。”
這是官方詔書明面上提拔譚傑的理由。
劉禎笑道:“如今朝堂之上欣欣向榮,衛王想要一展宏圖,創造盛世,正是我輩大顯身手,施展才華之時。”
由封疆大吏而為朝堂輔相,衣青帶紫,不知道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心頭所想。
或者說,這是文人墨客從政的頂級夢想。
譚節附和地讚許一聲,說道:“如今大漢百姓安居樂業,欣欣向榮,不知劉閣老如何看新學?”
兩人同為江南士人,孤身來到京城,自然而然要抱團取暖。
劉禎道:“老朽這一路研究新學,發現此項學問,窮究事物之理,格物致知,用以經世致用。”
譚節點了點頭,說道:“是啊,聽說海軍所建之鐵船,更是這等格物之法所得而來,還有諸多新奇之物,皆有利國利民之舉,南省或有大儒說什麼奇技淫巧,老朽卻是不以為然。”
在這三四年間,大漢雖不敢說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神京至洛陽官道的修好,也讓譚節和劉禎感受到一股心神震撼之感。
那整齊寬敞的水泥官道,兩旁綠柳成蔭,馬車絡繹不絕,疾馳如飛,卻不見絲毫揚塵,這等交通暢達,該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這種來自後世的基建便利,如何不讓譚節和劉禎心神震撼莫名。
事實上,這也是賈珩要造就的結果,在時代的洪流中,他改換天命就透著一股神威加持,君權神授。
劉禎手捻頜下鬍鬚,頷了頷首,說道:“這新學所研之物,大大裨益社稷,實乃利國利民之舉。”
譚節道:“是啊,更可飛天遁地,實在讓人歎為觀止。”
劉禎點了點頭,道:“南省士林未得新學之利,故而心有疑慮,倒也是正常中事。”
譚節道:“劉老大人所言在理。”
而就在兩人敘話之時,卻聽得一個年輕僕人從外間進來,朝著劉禎和譚節行了一禮,道:“老爺,衛王來了。”
劉禎和譚節對視一眼,道:“你我去迎迎衛王。”
事實上,除卻譚節在金陵之時見過賈珩,劉禎先前並未見過賈珩,這倒是第一次見衛王。
兩人說話之間,來到近前,看向那蟒服青年。
劉禎快行幾步,向著賈珩行了一禮,拱手說道:“下官見過衛王。”
賈珩這邊廂,伸出兩隻手虛扶住劉禎,那張剛毅、沉靜的面容上可見笑意和煦,道:“劉閣老無需多禮,快快請起。”
這會兒,譚節也向賈珩行了一禮。
賈珩伸出雙手,虛扶著譚節的肩頭,道:“譚閣老,這一路當真是辛苦了。”
賈珩臉上笑容和煦,說道:“劉閣老,如今內閣事務繁多,正需要劉閣老和譚閣老這樣老成持國的文臣,進京主持大局,署理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