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乾德六年(第2/5頁)
章節報錯
劉禎點了點頭,道:“衛王言重了,如今朝廷眾正盈朝,皆是精通文韜武略之人,我等才薄智淺,奔赴神京,不過共襄此聖舉而已。”
譚節這會兒倒也謙遜了幾句。
賈珩點了點頭,道:“劉閣老入京之後,協理戶部事務,譚閣老先掌刑部,主司天下刑名事務,不可懈怠。”
譚節默然片刻,眉頭之下,眸光閃爍了下,道:“刑部?”
譚節在入閣之前,詔旨上並未提及譚節的職務,但京中也有人預測,多半就是刑部事務。
所謂,戶禮工刑,此乃為朝廷的頭等事務。
吏部按常理不入閣,兵部進軍機處,那麼就只能是刑部。
賈珩道:“如今國家百業繁榮,國勢蒸蒸日上,孤本意制定一部《乾德會典》,用以頒行天下,以為官商吏民遵行,尤其是新學大行之後,不少官吏也需要知道律法,用以按律行事,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譚節品砸了這四個字,只覺意味雋永。
賈珩朗聲說道:“孤會尋精通刑名事務的博士,一同彙編該部鴻篇鉅製,不僅是刑律,其他六部則例,也當細心編纂,用之指導事務。”
六部兩院五寺,如今大漢的官制構架其實已經相當完備。
譚節面色一整,眸光深深,拱手說道:“衛王放心,下官定然用心任事,不負衛王所託。”
賈珩默然片刻,道:“如今,新政在朝廷大行幾年,地方田畝清丈,仍需深化,劉閣老執掌戶部之後,還要對地方上的田賦簿冊慢慢清點才是。”
劉禎點了點頭,溫聲道:“衛王所言甚是。”
賈珩凝眸看向劉禎,面色詫異了下,問道:“劉閣老,怎麼看如今的遼東?”
劉禎道:“遼東新下之地,乃為朝廷邊疆重地,番族雜居,夷情複雜,需要撫治、威懾並舉,方可永為我大漢之地。”
賈珩笑了笑,正色道:“劉閣老這一路而來,倒也查閱了不少遼東典籍,遼東的確當永為我大漢之地,以屏障華夏。”
劉禎心下微松,道:“衛王過譽了,既居其位,當謀其政,遼東疆務乃為未來朝廷五年、十年之要事,老朽自要用心一些。”
心頭暗道,這一面的考較總算過了。
之後,賈珩與劉禎、譚節說了一會兒話,這才快步離得驛館。
而隨著幾位內閣閣臣進京,大漢朝廷的政局也愈發平穩,可謂將齊昆與燕王謀反的政治陰影一掃而空。
而不久之後,吏部之中籤發的啟用前國子監司業顏宏,至南京都察院擔任左副都御史的文書也隨同簽發出去。
賈珩行至軒敞無比的街道之上,錦衣府衛來報,京兆府正在派人執行宵禁。
宋皇后的四弟宋瑄,已經掌管京兆府已經有四年,可以說,已將京兆府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待返回府中,下人來報,範儀和蔡權在府外求見賈珩。
如今的範儀是總理事務衙門的主簿,主司機宜文字,統管下方的六曹錄事,直接與軍機處對接諸般事務。
現在神京皆知範儀之名,內掌文事,乃為衛王心腹。
總理事務衙門六曹,皆是賈珩從新科進士身上,發掘的一些才學之士。
而蔡權則已為檢校京營節度副使,與賈家部將等人共掌京營。
如賈家諸將,賈芳、賈菖、賈菱、賈芹、賈芸。
如賈珖,賈琛,賈瓊,賈璘等人多在京營從事文職,也算有一席之地。
賈敦、賈效等人皆領京營諸軍,或為武將,或為文職,皆有職事。
董遷則以一等子爵勳位,而為五城兵馬司指揮使。
至於其他受賈珩簡拔的將校不可勝計,皆充塞於大漢軍中,從邊軍至京營,從地方都司至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