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禮制,父母之喪,稱為丁憂,需回原籍守制三年。

所謂的守制三年,實際上,也就是二十七個月。

但是,滿臣的丁憂守制,遠沒有漢臣那麼的嚴格。

一般情況下,滿洲重臣丁憂,只要上表辭官,上皆奪情,許其在府中,穿著素服辦理公事。

但是,曹寅又不是不可或缺的重臣,康熙索性許其丁憂在家守制。

玉柱心裡明白,老皇帝這是生氣了。

曹家欠了一屁股的債,已經還不清楚了。

但是,孫老太君歿了後,曹家大辦喪事,花了只怕有七十幾萬兩銀子。

有錢辦喪事,卻沒錢還朝廷的債,這叫什麼事兒嘛?

老皇帝就算是再寵曹寅,也很有些想不通了!

“船快造好了吧?”康熙打發走了老十二,私下裡問玉柱。

玉柱笑著說:“造了個七七八八,差不離了。”

“嗯,正好,就讓老十八去大沽口盯一段時間。”康熙畢竟疼兒子,順勢就抹去了曹寅的監造之功,轉手賞給了老十八。

老皇帝心裡明白著呢,大沽口的造船,曹寅不過是掛個名兒罷了。

老十八去監督造船,同樣也是掛個名義罷了。真正主事的,一直都是玉柱。

能夠出海的千噸級大船,早在前明時期,不僅沒了造船的圖紙,而且,造船的工匠們早就徹底的遣散了。

在如今的大清,別說造這種千噸大船了,船匠們就沒見過真正的巨船。

客觀的說,只能依靠玉柱請來的荷蘭船匠。

從宮裡出來後,玉柱去了戶部。

戶部的左侍郎,分管京裡各衙的財政支出和報銷,右侍郎則負責各省的收支。

平時,玉柱不來坐衙是可以的。但是,有些公文卻必須他的簽字畫押。

不誇張的說,整個大清的財政、民政、戶籍、地下礦藏、關稅、田賦、鹽稅、茶稅和審計報銷,都歸戶部管轄,涉及範圍之廣,簡直是令人髮指。

在朝廷裡,吏部的官吏有兩百多人,但戶部的官吏卻超過了六百人。

吏部只有四個司,而戶部有十四個司。

戶部的每個司,負責管理一個或者兩個省的事務,同時兼管一項全國性的專門事務。

比如,浙江司除了掌管浙江的民政錢糧外,還負責統計全國人口和穀物;雲南司兼管漕運糧食;貴州司兼管全國的海關和關稅。

只有山西司是在例外。山西司只負責山西省的錢糧,不兼管其他。

玉柱去拜見了老四之後,坐進了他的公事廳內。

就在玉柱喝茶的時候,戶部的捐納處郎中來找周荃,說是有人要捐兵部員外郎。

捐納,字面上的意思是,捐錢納物。實際上,也就是公開的賣官鬻爵。

大清很直接,乾脆就在戶部設立了捐納處,也就是專門負責賣官收錢的地方。

大清的捐納制度,對買官的人無任何限制。士民不僅可以捐官,而且可以捐封典、捐虛銜及穿官服的待遇。

按照慣例,捐員外郎以上的官職,都需要引見到玉柱這裡來,由他親自過目。

怎麼說呢,朝廷既要收錢,又要點面子,就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