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和曹荃,他們兩個披麻戴孝,跪於孫老太君的靈位前。

只要是客人來行禮獻祭,他們兩個都要磕頭還禮,腰痠背疼,卻不敢挪地方。

孫老太君活著時候,曹荃不見得有多孝順。

但是,親媽死了之後,曹荃哪怕是裝,也要裝出孝子的模樣,免得被人戳脊梁骨。

玉柱就輕鬆多了,陪著來客,喝喝茶,聊聊天,互致一番問候,再送客出門,便算是盡到了孫女婿的義務。

老十二精通舉殯的規矩和律例,諸多事務都需要他拍板,也就忙得腳不點地了。

好不容易,等老十二稍微有點空,坐到了玉柱的對面。

就見吳江把門關上了,然後變戲法似的,從兩隻紅漆食盒裡,端出幾樣下酒的好菜,還有兩壺美酒。

“十二爺,辛苦您了,我陪您喝點吧,解解乏。”玉柱一邊和老十二客套,一邊瞥了眼吳江。

吳江哈下腰,小聲說:“小的已經傳出話去了,說十二爺和您有要事相商,閒人免進。另外,外頭全是咱們的人,準保連只蒼蠅都飛不進來。”

原本還有些猶豫的老十二,立時就笑了,誇道:“小機靈鬼兒,下去領賞吧。”

所謂的下去領賞,實際的含義卻是,在外頭盯著點,別叫外人瞧見本貝子喝酒了。

舉喪的時候,不適宜在喪主家裡飲酒,這是滿洲的老例。

不過,玉柱也沒把曹家當回事兒。所謂老例,在他的面前,就是浮雲罷了。

老十二喝酒,有個鮮明的特點,哪怕喝再多酒,也從不上臉。

玉柱和老十二碰了杯,一口飲盡後,笑道:“等我找個好時機,幫你尋個正經的好差使。”

“真的?”老十二眼前猛的一亮,死盯著玉柱,眼神裡滿是期待。

玉柱點點頭,很認真的說:“若是以前,我是無法替十二爺您進言的。不過嘛,您也是知道,我現任南書房行走。”

老十二隨即笑了,玉柱這個南書房行走,天然具有建議權。

以玉柱的身份和盛寵,只要他肯想辦法幫忙,老十二不敢說是管寺阿哥吧,總可以管個小衙門吧?

實際上,玉柱壓根就沒打算建議康熙重用老十二。

只不過是,按照歷史的程序,不是今年下半年,就是明年上半年,老十二將會被任命為帶兵的都統。

很多時候,和紳提拔的人,其實並不是他向乾隆建議的,而是他揣摩清楚了乾隆的意思。

說白了,就是在乾隆作出決策之前,被和紳看透了意圖。

和紳故意透風給當事人,給人造成了一種錯覺:老皇帝對和中堂百依百順。

玉柱在老十二的身上,用的也是同樣的套路。

開玩笑,玉柱和老五和老七,相交甚密,康熙明明知道,卻包容了。

那是因為,老五和老七,早已出局了。

老十二就不同了,他不僅身體健康,而且生母是正經的滿洲旗人。

康熙活太長了,他選儲君的範圍,已經極窄。

老三、老四和老十四,不出這三人之間。

因老十二的出身問題,他若是羽翼豐滿了,對下一任的儲君,威脅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