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茅山法脈說金丹(第1/3頁)
章節報錯
隨後,朱經易就開始給大家講了起來,從三茅真君開始,西漢開派,一直到楊曦等人傳授《上清大洞真經》,在這個期間,葛洪修煉於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這是道教宗教哲學和原始化學煉丹術的重要著作。葛洪的丹鼎派,他的《抱朴子·內篇》為神仙道教構造了比較完整的理論框架,為道教在南北朝時期的成熟準備了條件。南朝齊梁陶弘景隱居茅山四零多年,編撰《真誥》,纂集上清法術《登真秘訣》,編訂《真靈位業圖》,使上清派的教義、教理和神仙譜系更為完備。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為祖師,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楊羲為第一代玄師。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時期,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稱道教祖師老子李耳的後裔。宋真宗也造了“天書”,下降“聖祖降臨”的道教神話,借神權鞏固皇權。宋徽宗則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宋哲宗時,道教名聲顯赫,道士與皇帝直接書信來往,為帝后授籙。朝廷給茅山道士加封贈號,賜田度人,題詞贈寶,敕建宮觀,宮觀庵院發展到二五零多處。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傳海外。淳祐九年(一二四九年)宋理宗御書“上清宗壇”,置於元符萬寧宮“宗壇祠”。
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三山”符籙歸正一、全真派的傳入與發展。因此,茅山派的修行以符籙為主,此外茅山上清派以《上清大洞真經》、《黃庭經》兩大經典為依託,注重本身的精炁神修持,透過存思服食天地間的靈氣以及神靈的真炁,從而可以修煉成仙。在道教的諸多派別中,茅山上清派可以說是無所不包,有經戒、科儀、符籙、齋醮、煉養、金丹等多種修行方式。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了一下,茅山的派別,南茅山:上清宗、清微派、天道派、如意門;北茅山:玄清宗又稱玄宗派;茅山十二分支:陰山派、三鬼派、清幽門、九龍宗、仙陽門、雲霄宗、靈宗派、大羅宗、閻明宗、金廣門、聖威宗、月明派。
民間什麼大茅山派、觀音茅山教、茆閭二教、北傳茅山、南傳茅山、蘇州茅山、西天茅山、茅山真心教、茅山各家教等,不能說是假的,因為或多或少都和茅山的弟子有些關係!
大茅山派:於四川、貴州、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流傳最多,拋開貴州來看,大茅山文化應該是發展於長江流域。奉茅山李老君、茅山法王為祖師。主要是驅邪退煞等,也有部分治病的水法。值得關注的是大茅山派在巴蜀的傳教儀式和其它地區又有不同之處,稱之為上茅山。
上茅山即是師父帶著弟子到一處空地或山上,先以香燭供品祭祀,理論上類似風水的“買地”。買下的地,再透過變神,變壇,布五方,將此地化為茅山,取一個在茅山上傳法的意思。從整體法脈來看,並沒有三茅君、魏夫人、陶祖師的相關資料,所以大茅山的起源應該和上清派沒有太大關係。
許樂聽著這個法子眼前一亮,這不就是薩摩耶嗎,這是做壇城啊,有點意思了!
然後又聽到觀音茅山教:此法傳承不是很廣,不過在湘贛閩粵等地有跡可循。從咒語和行法上來看,風格貼近湘南地區,所以起源地應該就是這一地帶。但是又有人說觀音茅山教真正揚名的地方是在南粵,為人熟知是因為在反清復明時期的南傳一零八教的其中一教,便是觀音茅山教。後證實兩個法脈並非一脈,南粵地區的觀音茅山教在南傳法中稱之為下茅山觀音教,是南傳法祖胡法旺的茅山胡家教分支,傳法祖師為胡亞輝。
北傳茅山:北傳茅山派就是以贛南民間茅山法為主要法脈的民間法。主要流傳在湘贛一帶,相傳是歷代茅山祖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正法。北傳茅山法多以驅邪、殺鬼、治病、和合、消災為主。
茆閭二教:茆閭二教的內容還是主要在一些法科上,可以說以茅山為名的眾多法脈,除茅山上清外,只有三山中的茆山和茆閭二教,有單獨的法科形式。
南傳茅山:該派所傳法術,不是單純的南傳法。比如法脈中含有止血、號瘡、咒羊子(淋巴腫塊)、退煞等等川法絕技,多數與普通法門相似。而既然是南傳茅山,肯定也少不了南傳法的影子。香江片裡經常提到一些取屍體油、煉屍體和養小鬼,也就是現如今流傳在閩越、香江、寶島、東南亞地區的茅山術。
實際上南傳茅山,這個法脈既不出於三茅君,也不出於李老君。這其實就是出自南傳法祖胡法旺的南傳一零八教。其實現在網路上各種茅山某家教,都是出自這裡。而相同的地方就是南傳法的核心內容了。點打,反打,閉打,神打,神拳,僮身等。
姑蘇茅山:相比其他的茅山法,姑蘇茅山是最貼近正統茅山的一個法脈了。兩地相近,直線距離只隔了一個湖,如果上清的法脈往外流傳,首先到達的地方無非就是:周邊等地。而除姑蘇外,其它地區並沒有傳出有關茅山的法脈,所以姑蘇是上清除句容外的首要傳教點。再看祖師,姑蘇茅山的祖師即為三茅真君。這裡說的祖師是起教祖師,也就是創立教門的先人。
但是,姑蘇茅山發展至今,在符籙、咒語上已經逐漸有了自己的風格,又融合了部分佛法,更偏向於巴渝地區的法術,與上清派鮮有可聯絡的地方。但是從功法上來看,依舊延續著上清派的傳承。比如在符籙上主張內練,兵馬也是五行兵馬。
西天茅山:源自西天如來教。西天如來教主要分為三大支脈,即西天如來茅山教、西天如來呂山教和西天如來大聖教。西天茅山教又分雄文堂和清水教、觀音教。西天茅山法中的雄文堂以閉打、頂刀(刀砍不破)、頓刀、扶乩的符咒為專長。清水教則可以收邪治瘟、神壇出遊、破刀、銅皮鐵骨、制降頭百煞、寄打。觀音教則以五雷趕邪、旺店催財、過身喝斬、喝令扶童(扶乩)、落陰遊地獄(下陰)聞名。可以看出西天茅山也是以南傳法為主的一個法脈,不過又稍微摻雜著一些民間實用技法。
其他的茅山法就不一一贅述了,畢竟龐大的分支有太多難以尋跡的地方。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茅山法不外乎分為三種風格:南傳法風格,道法風格,巫道壇風格。
南傳法風格便是類似南傳茅山這種以扶乩,僮身,銅皮鐵骨,煉小鬼等事的法術。道法風格便是正統的茅山上清派法術、科儀、符咒等,多是用於超度、祈福消災、驅邪退煞。巫道壇風格便是大茅山這種起源於川貴鄂湘地區的法術類別,主要專攻水法治病,祈福消災,驅邪退煞。
由於歷史上統治階之級以正統的立場對巫術與“淫祀”加以禁絕,使巫教的生存變得十分艱難。於是,巫教(巫法開始尋求出路,首先就是與道教靠攏,使民間也認同它們同屬於道教。由此巫道逐漸產生新的結合,在民間形成既巫既道、內巫外道之“道(教)法(教)二門”形態。之前流傳於南方部分的小流派以道教三山正統的茅山為名,自立教派。而後南傳法延生的一零八教,便是胡法旺學過一些巫道壇的茅山法或正統茅山法,所以便以茅山為名。
上清派的秘法經過抗戰和文化之革之命兩次洗禮後已經分散到民間各處,乃至在茅山上至今沒有恢復到之前的完整傳承。而分散出去的這些道法只掌握在民間法師手中,再融合本有的民間道法,便是新的一種茅山法壇。
很多民間茅山最初也是源自上清法脈,但是經過改朝換代,行法風格也在不停的變換。在咒語和符籙、科儀上,逐漸取消密咒(唵哄哄和明天帝日等密咒),符頭符腳等。雖然表面的形式被改的面目全非,甚至融合著佛法、巫法,但是在傳承上,仍然可以追溯至古時候的上清派。
許樂等人聽得是津津有味啊,這一講講了一個多小時啊,隨後進來一個坤道,衝著大家施了一禮,朱經易請坤道帶著眾位女福主去她們那邊先講述《黃庭經》,然後再講一下金丹法門!
隨後老道給留下來的男的開始講了起來,光亦然不知道為什麼這老道給講的這麼多,這說明許樂應該是另有身份啊!
“師叔,我先給你們講一下金液還丹,金液還丹乃是難遇易成之道,因為遇靠德行,成靠造化,所以修心修德則可以得至人點化,明萬物造化之理自然可以通解玄中的真機。
故勸人修行者,首當勸人立正人生,端正心行,發得自性,重德為本,其次才導人進入玄宮,認清本來,返回真常,驗證金身。
“天人合一金光法”正是圍繞這兩點而展開的。法至簡則容易合道,行至簡則容易歸真。
歷史上丹法之曲籍汗牛充棟,後人不審精華與糟粕,成功與否都收錄到“道藏”中。真傳總是知者不言,因此丹經多見實驗操作,卻難窺提綱之總繩。道謂陰陽,陰陽真假,所以“道藏”之中真假藏,好教世人自度量,生死相參無極果,道德原來非文章。”
許樂點著頭,是啊,他也看過道藏,感覺比佛家的還難理解呢?
“修真了道,當重道修德。重道是立場,立足當然要簡樸先行,站穩立場看準方向。修德是積累,修成全靠鐵桿能成針的意志。因此先道後德與先性後命有同樣的性質。立道之中不是靠凡心,而是元神,積德累行要運用凡心,因此丹成以後是明心見性。”
隨後,老道給大家講起來一、先道後德把握的是天時之契機,修煉的是太乙之元神。初法一乘的積累能量主要是靠位置的轉換獲得的,當人看到心臟中白色的荷花時,也就是自己神的資訊吻合於師父的訊號。心是屬火的,所以向下丹田運動(下)。鍋下(鼎下)有火,鍋中的水也就必然蒸騰上升而化作氣,氣乃腎水所化,腎水又來自華池,華池與鍋之間存在有形到無形的轉換,是陽中之陰,而鍋中之水變作氣是無形到有形,這是陰中之陽,仍返華池,這是人體內物質運動由意念調整的合道行徑,得道之推動也就是相反而來。
但是要注意,鍋上的蓮花是主,她不是火,而是在放光,光與火的性質完全不同。光可以藉助於陰效能量發出或轉化,而火卻需要陽效能量的提供,所以用火不如用發光的能量物體代替。在初乘之中是沒有鍋的,在“緣法三乘”之中卻是主要形體。這就是物質的用處因時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