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一會,許樂帶著大家又去了旁邊不遠的幾條步行街,在河坊街走著轉著吃著小吃,不時的買點東西,許樂和桑傑倆人坐在最外面沒轉悠,他倆畫著畫,桑傑畫的是實景,許樂畫的是想象中的河姆渡以及良渚古城的樣子,他的腦子裡想著良渚古城的樣子,按照他的判斷不斷的描繪著,包括旁邊的湖泊水系等等!

隨後掏出了電腦,架在了腿上寫了起來,《河姆渡與良渚遺址引發的東方智人的聯想》,許樂由河姆渡和良渚的介紹,引申到華夏文明的源點必然有早期智人,他從滇南到豫州,再到太白和冀州、京都一直寫到這裡,最終判斷應該有上古的遺址還有存在!

寫了四五千字,又寫另外一篇文章,《寶墩遺址與良渚古城的聯絡》,他個人認為夏在這個地方應該是有王墓的,基於地位等級、時間判斷,那麼寶墩遺址的時間應該和這裡差不多,並且都有工程師的影子在裡面,那就說明鯀是有存在的可能的,那是不是說鯀和禹在一定程度上標著夏族,所謂的華夏其實應該理解成為“黃河與長江”呢?

一條代表了北方的花族也就是華族,一條代表了南方的夏族呢?

華族就不用說了,夏族的夏字,許樂想著從甲骨文到金文,“夏”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手持斧鉞、高壯威武的武士。金文上為頭,中間為軀幹,兩邊是手,下為足,仍然像一個高大的人。小篆發生了訛變。隸變後楷書寫作“夏”。

《說文·夊部》:“夏,華夏之人也。從夊,從頁,從臼。臼,兩手;夊,兩足也。”(夏,中原地區的人。由夊、頁、臼會意。臼,表示兩隻手;夊,表示兩隻腳。)“夏”的本義是威武壯大之人。也有人認為“夏”的初形是人手舞足蹈的樣子。總之,由這種有活力、強大的意義後來引申指“華夏之人”。“華夏”原指中原地區,與四周少數部族相對,也叫“華夏”或“諸夏”。又引申指事物壯大興盛。房屋高大也稱為“夏”,此義後來寫作“廈”。

由壯大興盛引申指四季中最熱、植物最盛的季節—夏季。

想著那個拿著武器的或者說斧鉞的人更像是一條龍,垂立得龍一樣,許樂不禁畫了出來,這是一個連年征戰的民族啊,從而和花族形成了一文一武,從而共同來保衛華夏!

許樂一下就想到了太極圖,那麼大禹一定是精通八卦的,他的腦海裡突然閃現出那些玉琮,那一道道紋路,好像不僅僅是紋飾吧?

他拿過來那個導遊送的圖文彙集,發現還真的不一樣,頓時心中一喜,趕緊把文章寫完,最後說道,“華夏民族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形成了一文一武,一陰一陽的文化格局具有先天及後天因素的相互推動,任何割裂的來看到南北都是片面的行為,不可能真正瞭解華夏民族的整體性發展問題。”

許樂把這兩篇文章都拷了一下,第二篇文章謝了將近小兩萬字,本來還想寫一下大禹傻防風氏背後的故事,先算了,他合上了電腦!

他將電腦放進包裡,隨後開始看起這些圖文來,清凝和卓瑪先回來了,坐在許樂的左右,跟他一起看著這些圖文,許樂突然對清凝說道,“我是不是有根骨頭,不是牛骨頭啊,給了俞師兄啊”?

“應該還在書房呢”?清凝笑了一下說道,許樂點點頭又繼續看了起來,“先生,你在看什麼呢”?卓瑪問道,許樂把手中的圖冊遞給了卓瑪,“你看看,能看出啥來”?

一直到了天黑了,桑傑也不畫了,那幫人才回來,小白身上掛著個大包裹,許樂看著它就想笑,哎,你沒事兒跟著逛街幹嘛啊?

‘哥,我跟你說啊,絕對不要陪著女人逛街啊,這是我慘痛的經驗教訓’,小白很鬱悶,他們把東西都放到了車上,隨後去了西湖邊上的樓外樓,三層,點的都是小吃,要了一輪又一輪,一直吃到了十點!

打烊了,不走都不成了,感覺還是蠻好吃的,不過小意來了一句話,“哥,這杭州小籠包原來不是餘杭的啊”?

聽著小意的話,許樂突然一下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難道這裡的良渚古城的人不是本地智人嗎?那也是外來的,那是從長江上游來的嗎,還是說河姆渡也一樣呢?這中間隔了得有兩千年啊至少,許樂也有點迷茫了,他和卓瑪交換了一下軟盤,然後問著大家,還想去什麼地方吃點東西嗎,如果不想吃了那咱們就出發了,路上想休息就休息一下!

大家點點頭還是出發吧!

新生開著車先跑了,許樂也沒管他們,新生、清靈、文榮、南歸、桑傑他們五個人;父母、關爺爺兩個人和小意五個人,母親偶爾也開會、小意也會開會,挺好的,這一路都熟悉了;清凝、英子、卓瑪和阿姆四個人,許樂和阿鍾、小白一輛車,光亦然領著路。

夜裡兩點多鐘,大家開到了煙波浩渺的太湖邊上,都下了車,小意給指著遠處的地方,也看不清楚,告訴許樂他們就是在那裡玩的,小白看著許樂也跟他說著那個龜殼就是那裡撿的,許樂看著小白,笑了笑,“沒了”!

小白倒是無所謂,‘沒了好’!

但是,許樂很納悶,為什麼有個烏龜島還有個禹王廟呢,這大禹的足跡真多啊,並且現在看來這太湖有問題啊,八百里浩渺難道這裡是蓄水池嗎,在背後西南方就是天目湖,這良渚古城怎麼會是和天目湖共用水系呢?

許樂沒看明白這水系是咋走的,但是許樂想明白了,大禹一定在不斷的溝通水系,所謂的餘杭就是大禹航行的意思,在這裡上船下船的!

許樂看著水面上星星點點的光亮,就像是一汪黑色的眼睛一樣,旁邊居然還有亮著燈的茶鋪,大家走了過去,兩位老人一男一女,眾多都做了過去,雖是夏天,但是在隨便還是有些涼意清風挺舒服,看著上面寫著“神仙茶三個字”,每個人都來了一大杯,許樂父母看著兩位五十多歲的人聊著天,為了孩子操心還得不斷的奔啊,老人是唏噓不已,兒孫自有兒孫福,話是這麼說,但是誰又能放得下呢,兩位老人問著許樂父母,“你們當哥哥嫂子的不知道當父母的難處啊”!

小意喝著水笑了,摟著父母說道,“這是我爸媽”,她又指著許樂和清凝、卓瑪說道,“這三位才是我的哥哥、嫂子,這是我的爺爺、奶奶”!小意指著關爺爺他們說道,那夫婦兩人愣了,“天啊,我們這雖然賣的是神仙茶,今天是真的見到神仙了啊”!

大家喝著茶,愜意的聊著天,老人還給拿出了一下糕點之類的,不一會新生他們來了,“叔、嬸,阿姆、關爺爺、關奶奶,吃這個”!新生拿著粽子出來,許樂連忙拿出兩個粽子給了夫婦二人,大家一邊吃著這些一邊聊著天,最後英子給留了五百塊錢上了車,許樂母親又單獨給放了二百元在桌子底下,都不容易啊!

當太陽出來的時候,他們終於到了茅山!

看著光線遍灑在茅山不高的山峰中,一片祥和的氣息充斥著其中,許樂他們在很多的地方就看到了山間一片建築物,在建築物中間,有一座金光閃閃的塑像,那是老子的塑像吧?

許樂等人並沒有把車開進去,來的又走,更何況鳥語花香的,走走多好,才四點多鐘,一個三十多歲的道人正等在大門口,看到了光亦然連忙單手一施禮,拂塵往左臂上一搭,口稱“福主好”!

光亦然給大家介紹道,“這位是當代方丈的弟子,楊華世”!

許樂連忙感謝了一下,那楊華世看著這些人一個個的氣宇軒昂,問了一句,“咱們還休息會嗎”?

許樂看了看大家,小意說道,“不用了吧,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