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叔,我記得在《呂氏春秋·郡守》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吳越春秋》說“鯀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那有沒有一種可能這是鯀鑄造的城池啊”?

辛歌說完之後看著大家,一時間大家都愣住了,許樂就是覺得這裡還是應該有東西的,雖然氣息不是特別的足,但也不應該是這萬八千平米的地方所能達到的。

他其實是有些私心的,這個事情準備回去和金槐安說一下,讓文榮參與,如果能做個主持挖掘者的副手或者是助手也好,那樣意義就不一樣了啊!

但是,到底是誰的城池他還真不好判斷,但是當聽到辛歌的這段話的時候,對照著上面的探測時間來看,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並且這個地方應該是連續聚落點,哪怕不是鯀所建造的也應該有那個時代的印跡!

他點了點頭,“挺好,從時間範疇上可以推斷應該沒問題,但是要解決一個關鍵問題,這裡是崇國嗎”?

大家都思索著!

許樂看了看錶,都快十二點半!

“咱們不是要開研討會啊,我覺得辛歌提的這個思路挺好的,你們可以沒事就討論一下,看看有沒有相關的佐證,按照這個思路和整個大夏的第一王都聯絡起來再思考,我覺得是有幫助的”!許樂對大家說完之後,又對著許虹說道:“走吧,咱們直接去嵩山吧”!

大家開車到了嵩山那邊的入口處已經快一點了,有人在那裡接待!

“咱們先跟著導遊轉悠,主要就是嵩陽書院、崇嶽寺還有少林寺以及中嶽廟四個地方,現在開始差不多得五個小時,最後咱們就在少林寺和主持一起用齋飯,晚上一起聆聽一下主持方丈的講解,明天早上咱們八點出發去賈湖,走吧”,許虹跟大家說道。

許樂走在前面,鍾全還是在左後方一些,其他人都跟著!

“各位領導,大家好”,主持人是個四十多歲的男子,一看也不是普通的導遊,應該是個幹部模樣的,不過還成沒有大腹便便的樣子,精神比較健碩。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嵩山,大家都知道嵩山通稱為中嶽,華夏五大名山之一,這裡既是道派全真派聖地又是佛派禪派祖庭,同時還是儒派的理學中心,並且我們的南邊還是華夏遠古的重要活動場所,因此,可以說這裡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導遊說的很激動啊,大家都微微笑了笑!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東部太室山,在中間以少林河為界,西邊就是少室山,整體我們在黃河的南岸,屬於秦嶺的餘脈。大家先跟我進一下中嶽廟”。

中嶽廟,位於嵩山之南麓,建於秦,為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儲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同時也是豫州省規模最為巨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總面積近十一萬平方米。

背倚黃蓋峰,面對玉案山,西有望朝嶺,東有牧子崗,群山環抱,佈局謹嚴,規模宏偉。前身是太室祠,基本上保留了有清一代重修以後的規制。中嶽廟中軸線全長六百五十米,共有七進十一層建築,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雄偉,廟中有殿、宮、樓、閣等建築三十九座近四百間,廟內還有古代碑刻七十三品,漢代至有清一代的古柏三百三十多棵。完整的建築佈局使中嶽廟成為一座主次分明、錯落有致、佈局緊湊、色調和諧的龐大建築群。中嶽廟內的建築和碑石是研究魏書書法、道派歷史和中嶽廟宗務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以前的登封叫嵩嶽,後來啊,武周萬歲通天元年也就是六九六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時,加封中嶽神,改嵩陽縣為登封縣。到了李隆基的時候仿照漢武帝加增太室祠的故事,對中嶽廟大加整飾,擴建殿宇,奠定了今日廟址。”

大家不斷地點著頭,許樂對於這些建築現在倒是認識在不斷地加深,他想著自己家怎麼蓋房呢,想想也就是半年不到的時間,自己還要去買票去看一些古建築,現在是被人專門領著介紹,真的不一樣啊,如果說不得意那是假的,但是還是感到有一種天壤之別的感覺,如果她要是在身邊就好了!

莫名的有一種失落感,鍾全感受到許樂的氣息好像有些變化,但沒什麼事情,也就繼續認真聽著!

看著那“名山第一”的牌匾,許樂倒也認同,走過了化三門,一氣化三清之門,許樂想起了白雲子,不知道化到哪去了,真的沒了嗎?他不願意相信但更多地還是一種無奈的接受吧,現在的天地已經變了,應該是不適合了!

許樂現在慢慢的自己已經想明白了,其實他一直都在找一條路,只不過他不知道這條路通向哪裡,至於說為了什麼也暫時說不清楚,因為弄不清楚所以有時候才莫名的煩躁。

最後到了峻極門前,甬道兩旁為四嶽殿,按順時針方向眾峻極門開始依次是東嶽殿、南嶽殿、西嶽殿、北嶽殿,加上中嶽恰是五嶽。古人稱中嶽廟為土神之宮,五行土為尊,所以中嶽為五嶽之首,配之以四嶽殿,表示“五嶽共存,五行俱全”的宗務觀念。

峻極門外臺階下東側,有一座《五嶽真形圖碑》,碑上按照五嶽的座落方位,雕刻著五嶽圖,圖下刻記著關於五嶽的傳說。《五嶽真形圖》是根據“華山如立、泰山如坐、北嶽如行、南嶽如飛、中嶽如臥”等不同特點繪製的代表五嶽的象形碑。

峻極殿為中嶽廟的正殿,又稱“中嶽大殿”,是嵩山規模最大的建築。此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面積為九百二十平方米。重簷慶殿頂,上覆黃顏色琉璃瓦,椽飛斗拱,梁枋天花,皆用有清一代最尊貴的和空彩畫。清初殿外還懸掛有宋人顏體“峻極殿”三字匾。

峻極殿殿內正中供奉崇聖大帝中天王,兩側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鎮殿將軍方弼、方相,陳列有清乾隆皇帝所賜銅鑄香案、香爐、蠟合和有明一代鐵鐘、大鼓等文物。大殿正中央是一座雕琢華麗的大型神龕,神櫥上懸有清康熙御書“高高峻極”四字橫匾。龕內塑有高三米多的天中王像,左右站立的為老少使臣及茶童塑像。龕外側塑有高達六米的執錘侍立、姿態雄偉的鎮殿將軍,左為方弼,右為方相,是嵩山地區最大的泥塑作品。

“各位,中嶽廟是道派在嵩山地區的最早基地,原是為了祀奉中嶽神而設的。道派尊中嶽廟為“第六小洞天”,認為這裡是有周一代的神仙王子晉的昇仙之處。王子晉又名王子喬,傳說是周靈王的太子。他喜歡吹笙作鳳凰鳴聲,遊於伊水和洛水之間。那時嵩山有一個道士叫浮丘公,接他上嵩山。幾十年後,有人在山中見到他,他說:“告訴大家,七月七日,在緱氏山頭等我。”那日,果然見他乘白鶴,盤旋數日後才離去。於是後人在緱氏山和嵩山的頂上都建立了神祠紀念他。嵩山峻極峰以東的白鶴觀,揹負三峰,左右皆絕壁,即為紀念王子晉而建。”

大家聽著故事不禁笑了笑,只有許樂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大週週靈王不就是老子的年代嗎?為啥王子喬會被引走呢?另外那邊的人想聽歌想聽曲子了嗎?這不是扯嗎?真題看完了大概用了一個多小時,有點累,都是臺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