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嵩陽書院尋仙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中嶽廟,不愧是素有“小故院”之稱,雖以太室山峰遙為背景,卻獨立建造於“天地之中”盆地平原,自成建築體系,脫胎於華夏皇家規制的規劃佈局和儲存完好的建築物,是華夏道派建築最完整的代表作,也見證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派文化發展史。隨後大家向著嵩陽書院走去!
兩位女同志,尤其是辛歌明顯體力不成,婷素還可以!
許樂掏出來兩張名片給了婷素和辛歌,“他們都有我的名片了,你們倆還沒有,有空到了京都給我打電話”!
這倆女的也不知道許樂咋給了名片了,這一路感覺二人還可以!
“辛歌,你研究一下這個中嶽廟還有裡面的神祇以及王子喬來龍去脈,到時候給我發郵箱裡”!許樂對辛歌說道,“好的,師叔,沒問題,這個我喜歡”!
許樂現在慢慢地開始學會把一些事情分出去了,他沒有那麼多時間,他只幹最主要的事情,武道秘籍整理、辛歌巴不得有事兒幹呢!
“哪天我到時候把馬旭給你介紹一下”,許樂說著,“是嗎,謝謝師叔,謝謝師叔,現在我們誰不羨慕馬主編啊,一個人啥也不要就敢辭了《考古》的總編啊,太厲害了,不過最主要的還是能夠遇到師叔您”!
辛歌羨慕的眼神直冒星星看著許樂,許樂淡淡的一笑!
“老馬也不容易,都多大歲數了,還敢這樣幹,我也挺佩服他的,相互支撐吧”!
大家一邊走一邊聊著天,在東西山嶺環抱之中,逍遙谷溪水緩緩南流,旁邊的溪水從東邊山上汩汩西來,兩道清澈的溪水,在嵩陽書院前面匯合,然後蜿蜒東南入潁河。書院南面是開闊的沃田。站在嵩陽書院門口四望,可仰望嵩嶽諸峰,可俯瞰登封城全景。環境倒是十分幽美,許樂不禁點著頭,確實不愧為讀書勝地,自己想著那五龍鎖喉的地方,還是有所欠缺,不過沒辦法,在京都能有那麼一塊地方就已經不錯了,當然主要是看未來了。
這裡與雎洲的“雎陽書院”,又叫“應天書院”和湘南的“嶽麓書院”,贛州的“白鹿洞書院”,共稱為大宋四大書院。
“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也就是公元四八四年,當時是佛派活動場所,名為嵩陽寺。隋唐年間成為道派活動場所,唐高宗和武則天曾兩次以這裡為行宮。北宋時期成為著名的教育場所,名儒范仲淹、程頤、程顥、司馬光等人都曾在此講學,司馬光的歷史鉅著《資治通鑑》有一部分就是在書院完成的。這些名儒的講學活動,不僅使嵩陽書院成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而且也使嵩陽書院成為有宋一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
導遊一邊講著,他們自己一邊看著,這裡整體還保留著大清的建築佈局,現存殿堂廊房五百餘間,共佔地面積一萬多平米平方米,中軸建築共分五進院落,由南向北,依次為大門,先聖殿,講堂,道統祠和藏書樓。中軸線兩側的配房,均為硬山式建築,分別為程朱祠、麗澤堂、博約齋、碑廊等,儲存有清一代建築二十六座一百零八間。
大家重點看了看先聖殿,裡面祀孔子及四大弟子像,道統祠內有周公、大禹、堯帝像。藏書樓原為存放儒派經典的書房。在講堂之後有泮池,為儒派弟子中舉之後回來繞行懷念宗師孔子的地方。許樂他們到了先聖殿還是恭恭敬敬的鞠了個躬,無論是孔二先生還是周公、堯帝、禹帝都得拜啊,現在這些人一個個的恨不得把人家的老家、墳墓都給挖了,你還不拜一拜啊!
“各位,別人不說,我覺得大禹爺,你們可都要好好拜拜啊,得唸叨唸叨,過倆月就過年了,別到時候找你們去啊”,許樂笑呵呵地說著,大家鬨堂大笑,就連鍾全都笑了,但是沒有發出聲音,把那個導遊給嚇一跳,這都是什麼人啊,領導也沒說啊!
“各位,這就是西漢武帝劉徹遊嵩嶽時所封的三位大將軍柏樹,這三棵分別是“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柏毀於明末”。大家看著大將軍柏樹高高的身軀,樹身斜臥,樹冠濃密寬厚,猶如一柄大傘遮掩晴空。而二將軍柏樹的樹幹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樹洞中可容五、六人的樣子,感到很奇怪。
“這裡是碑林,有唐至有清一代碑碣七十條品,包括有《漢封將軍柏碑》、嵩山碑王《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北宋黃庭堅的《詩碑》等”
“這兩棵槐樹是程顥先生種的,所以叫‘二程手植槐’”,二程手植槐,雖然樹幹嶙峋,中空外實,槐冠卻叢撥陰濃,新枝簇簇,樹姿優美,老而不衰。
“各位,這裡就是著名‘程門立雪’的來源”,大家看著這間小房,聽著導遊講楊時的故事,心有所感啊都!
“各位,我來說一句吧”!許樂接過了導遊的話語,“程門立雪的寓意雖好,但是一定要有超過先生的想法,不能只是繼承,更要開拓,明白嗎”?大家都點了點頭!
導遊一看這個年輕的像是個道人的中年人地位還挺高的,怎麼一幫知識分子又像是土老帽的人都這麼聽話啊!
而且講了半天也沒人回應啊,是自己講的不好還是沒見過世面啊!
這裡面最高興的是辛歌,其他人都對底下的感興趣,對地上的瞭解就成了!
“在這裡,住過司馬光、范仲淹、朱熹、程顥、程頤、耿介等人”,導遊指著一間房說道。
整座建築轉悠了半個多小時,院內建築古樸大方,雅緻不俗,青磚灰瓦與中原地區眾多的紅牆綠瓦,雕樑畫棟的寺廟建築截然不同,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築特色。除道統祠為捲棚歇山頂外,其他建築均為捲棚硬山頂。應該說,這裡的建築風格是研究華夏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派文化的“標本”這句話確實是有很大的道理的。
隨後大家就直奔嵩嶽寺而去!